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继续抓好和完善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对一年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质量、接种率进行认真评估,对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篇1】
20xx年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要以全面落实和升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为中心,以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和门诊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以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督查为入手点,以规范预防接种服务为基础,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的免疫接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免疫规划管理与服务水平,强化疫苗针对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根据20xx年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精神,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深入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任务
1、努力提高免疫接种率水平。以街(镇)为单位儿童出生建卡人数达到总人口的10‰以上,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街(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2、严格执行接种运转程序。实行按月调查摸底、接种和录入,严格按应种数上报疫苗计划,基层接种人员及时录入接种信息,接种卡、接种证、电脑、报表、登记册“五对口”率达到95%以上,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和涂改行为发生。
3、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表统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数据质量,尤其是新增扩免疫苗的接种率监测数据,及时报告率达到100%,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4、认真开展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要和托幼机构、学校形成长期常规工作制度,以街(镇)为单位,对辖区内所有托幼机构、小学的新入校(园)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对无证、漏种儿童及时开展补证、补种工作,接种证持证率达到100%。
5、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免疫规划工作。制定适合市场、城乡结合部、车站、码头等流动儿童聚集地区的免疫管理措施,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
二、切实实施好国家消灭(消除)重大疾病工程
1、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确保消灭脊灰目标的实现
⑴继续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与及时性。按照《全国AFP病例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开展2次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的主动搜索,AFP病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
⑵对驻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开展AFP病例报告的培训工作,明确报告内容、要求和留样标准,提高报告责任意识。要求医疗单位组织培训,区疾控中心协助培训和考核。
2、全力推进“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实施
⑴巩固和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根据上级安排适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以街(镇)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⑵高度重视麻疹疫情监测和处置工作。各街(镇)个案调查率和调查及时率达到100%,散发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100%,暴发疫情全部进行实验室确诊。一旦发现麻疹病例,属地接种单位要及时展开流调和处置,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⑶适时选择性地开展麻疹抗体水平监测。20xx年是消除麻疹的关键年,今年将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分层、分片选择不同年龄段的目标人群开展麻疹抗体监测,年底前进行对比分析。
三、在大学和高中学生开展乙肝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项目
根据市疾控中心制定的《关于大学和高中学生开展乙肝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项目实施方案》,各街(镇)做好高中、大学生乙肝疫苗补种和乙肝健康教育项目工作。
四、做好甲乙肝和流脑、流感等疫苗针对性传染病防控工作
1、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加强与妇幼机构的联系,以加强辖区孕产妇摸底登记和提高新生儿住院分娩率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首针及时率达到95%以上,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5%以上。首针及时率较低的街(镇)要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切实改变落后局面。按上级安排,开展全区乙脑、流脑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常规监测工作。
2、科学、合理、有序地做好Ⅱ类疫苗接种工作。结合我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疾控工作需要,针对甲肝、乙肝、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发病率较高的实际情况做好Ⅱ类疫苗接种工作。
五、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执业行为
1、上半年对各预防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资质进行审核和重新认定。符合预防接种门诊设置规范要求的单位,由区卫生局统一换发预防接种单位资格证。同时将对全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和产科“两苗”接种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未通过考核的接种人员不得从事疫苗接种活动。根据省、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的相关要求从各预防接种单位中择优树立1-4个规范化门诊建设模板单位,促进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发展。
2、严格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疫苗的规范化管理,严把疫苗入口,规范疫苗渠道,完善疫苗的领取和出入库登记制度。按照“计划供应,避免浪费”的原则分发和使用疫苗,认真记录出入库和接种信息。
3、规范冷链系统运行。
⑴保证冷链运转次
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