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主学习 培养能力.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是对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影响的识记。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联系热点;时空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62-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是对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影响的识记。:“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尽管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多样,场合有异,但历史课堂教学始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战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一、抓导读,联系热点,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导”就是利用学生原有储备的知识经验进行学前指导。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提出自学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
“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时,我出示图片“百元美钞”,学生一下热闹开了,我趁热打铁,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谈一谈你对美元以及美国的认识”,这样的导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了悬念,充分发挥了导入技能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读”,就是让学生带着导学环节的问题和任务要求,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探索,按照自己的知识经验,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新知识,生成知识经验,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疑惑。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历史课堂高效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农业政策时,我适时引入当今的“三农”问题以及2006年取消在中国实行了2600年的农业税话题,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积极性的调动。
二、引导争议,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议”就是在读的基础上,以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为单元,对导读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既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学思之窗”、“活动探究”等,设计一些引起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重视弘扬学生个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学生满意和好评。如在“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中,我挂出《最后的晚餐》的图画,然后“请同学们谈一谈这幅画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问题提出后,课堂气氛异常热烈,答案也五花八门,我再进行引导,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这些讨论,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常常你一言他一语的抢着发言,提高

自主学习 培养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ady_ing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