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一、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二、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三、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及其限制
四、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实践
五、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
第一节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传统的行政改革,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员精简、组织结构调整以及组织的自我更新。然而由于行政组织的惰性,行政改革往往很难取得成效;另一方面,传统的行政改革由于关注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简化,而忽视了政府与环境的关联,也往往使改革处于不推不动,推亦不动的境地。
第一节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德国行政学者塞顿托夫认为,政府再造应包括现代行政国的概念,也就是通过“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我们认为,政府改革应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第一节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府再造,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角色膨胀;
2、财政状况恶化;
3、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4、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
5、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第二节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企业家精神,是指应用创新的方法使用资源,以使生产力及效用最大化。
所谓公共企业家,是指政府部门内部,有效促使资源最大化,而又达到效率和效能的公共管理者。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企业家精神”,亦即创新。
第二节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企业家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家政府
第二节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包括:重视成本效益关系;强调顾客导向;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授予权能;创新与改革等。
第二节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有:
1、创造新任务;
2、主动发掘机会;
3、勇于承担风险;
4、行政首长的支持;
5、建立外部联盟、组织内部团队;
6、善用舆论压力;
7、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
8、组织文化的塑造
第三节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及其限制
奥斯本和盖普勒两人曾提出了政府再造的十项策略:
1、导航性的政府:政府的职责在于规划远景,建立发展的方向和机关的使命与目标,并从中担任催化剂的角色,而实际推动的工作则交由民间来执行。
2、竞争性的政府:政府应该扬弃过去公共服务的独占心态,鼓励民众参加提供公共服务,而由顾客进行裁判和选择,如此就可刺激政府机关改进其管理方法,提服务水平与品质。
第十四章 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