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本质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货币并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贵金属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其他职能)
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
纸币是指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信用工具
10、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11、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1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外汇
13、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
14、人民币币值升高的表现:对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人民币币值升高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15、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16、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这时价格上涨,为“卖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抛售,购买者持币待购,这时价格下跌,为“买方市场”。
价值决定价格
17、决定价格的因素是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18、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劳动时间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需要的劳动时间。
19、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平均到单位产品上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发挥调节作用的经济规律
2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变动的影响
2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22、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2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
经济生活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