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品德论文:“情”为我导航.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实行《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已有几年,作为一线教师,我与学生一起成长着。我见证着孩子们更礼貌了,更文明了,更懂事了,更能干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有魅力的课程。是它,让我们沐浴在爱的海洋,爱与被爱着。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冲击,我们时常流连忘返。同时,这也是一门有生命的课程。教学资源真实丰富,源自活生生的儿童生活;教学活动灵活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手段多样有效,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一切都“活”了起来,让我们的生命更富色彩。我想,《品德与生活》的倍受欢迎应该得益于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最大限度地触摸到了“情”。“情感”成了贯穿课程的一条主线。它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是过程、是归宿,是连接一切教育活动的桥梁。让我们将“情”进行到底。
一、让情引路,在资源中挖掘情
课前,我们教师必须对课的主题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师需要帮学生提高哪方面的道德认识,获得何种程度的道德体验?锻炼哪些生活技能?然后,调动一切能为之服务的教学资源。在这些资源中,不乏一些能引发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的引子,就看我们教师有没有耐心去寻找它、发现它。
1、教材有“情”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翻开《品德与生活》教科书,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致美观的画面,一句句耐人寻味的言语,无不呈现着一个又一个儿童生活的典型,洋溢着一阵又一阵的绵绵情意,编者可谓是用心良苦啊。如:《我的一家人》中一张张合家福显得那么其乐融融,一个个家人之间的故事更是让人觉得亲情无价。《走进大自然》这一单元更为我们呈上了一幅幅美丽、亲切、和谐的大自然图片,图片中的小朋友笑得那么灿烂,此时的风、阳光、小鸟、小树都成了他们的伙伴,人世间最美的情莫过于此……只要我们用童心、耐心、爱心、走进教材设身处地地去看去想,就会发现图虽小、话虽短,但它能折射出儿童生活中的情意无价。教材就像是无声的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轻叩着师生的心灵,熏陶着师生的情感。这样有“情”的教材不可弃而不用,我们该让它做好引玉的砖。
2、生活有“情”
然而,儿童的情感、道德认知都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必须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去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所以说,教材的呈现方式只能是从“说事”开始,点到为止。虽说它其中融入了儿童的生活经验,但它提出的话题、例举的事例并不能完全反映儿童真实生活的全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再度创造,从教材出发走进生活,去人生大课堂中搜索资源。一个人、一段经历、一个故事、一位榜样……都能将教材中的“情”诠释得淋漓尽致。帮学生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二、让情相伴,在活动中生成情
以往,一本教科书、一位教师的“硬”课堂早已被如今这代晓理懂情的人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情意浓农的“软”课堂。教材与教师纷纷走下了“神坛”,和我们的学生一起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赏识、关爱、尊重、勇敢这些字眼一一在课堂体现。做到了以
“情”为线索,以理育情、以境诱情、以比促情,使我们的学生提高了认识,加深了体验,释放了情感,促进了课堂生成。
1、尊重情感基础,以情引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得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这要求我

小学品德论文:“情”为我导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djigr52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