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yy.ppt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6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跨国公司理论演变
>>掌握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了解其他理论的发展
思考
>>各个理论有何异同?
第一节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H—O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
只要存在利率差值,资本就会从利率低的地方向利率高的地方流动。
解释的纯粹的资本的流动,目的是获得利率的差值。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理论。
第一节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理论(四类):
(1)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垄断优势理论(美国)、寡占反应论
(2)以贸易理论和工业区位理论为基础:产品周期理论(美国)、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日本)
(3)以市场失效、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内部化理论(不同国家)
(4)综合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不同国家)
第一节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理论学派的共同出发点:
(1)研究对象: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转移的是一揽子资源,包括技术、人力、管理经验等,而不只是资本流动;
(2)立论基础: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垄断优势,进行海外扩张;
市场的不完全是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得以发挥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第一节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其他分类
微观跨国公司理论:
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战略联盟理论
中观跨国公司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宏观跨国公司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论、投资发展周期论、通货区域论
第二节垄断优势论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erbert Hymer)在MIT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导师:Charles P. Kindleberger)。
论文指出,企业到国外去进行直接投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定优势,并力图借此优势取得更大利润。
“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
第二节垄断优势论
对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进行批评
直接投资与间接的证券投资存在根本差别
1、跨国公司转移的是一揽子资源,包括技术、人力、管理经验等,而不只是资本流动;
2、直接投资的根本特性是资源所有权不发生转移,这与间接投资不同;
3、跨国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控制并经营管理,并且有相应的战略行为。
结论:把传统的资本流动理论套到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是不对的
必须抛弃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假设,代之以不完全竞争假设。
美国的直接投资大部分发生在寡头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行业。
海默把产业组织理论运用到跨国公司的分析之中。
第二节垄断优势论
海默的垄断优势论(The Specific Advantages Theory)是对传统理论的突破。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垄断优势、东道国市场的不完全性。
第二节垄断优势论
第二节垄断优势论
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市场垄断势力(monopoly power),即垄断企业国外扩张,是为了减少竞争,增加行业进入壁垒,从而增加市场垄断程度。
跨国公司垄断优势主要表现在专有技术、管理技能、品牌营销能力以及规模经济优势。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yy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50678539
  • 文件大小4.47 MB
  • 时间2018-07-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