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活动化英语教学的提出,就是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继而处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本文阐述了活动化英语教学的意义、原则和实施要素,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思维语言小学英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地统包统揽,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活动化英语教学的提出,就是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继而处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一、活动化英语教学的意义
活动化英语教学是指英语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之在动态中掌握知识,内化情感,树立信念,指导行动。它兼情景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之长,强调情景的创设和身体运动的参与,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去感知并获取信息。在这一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作为主体的学生能同时体验到实践语言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最终促成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实施活动化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活动化英语教学的原则
1、情感互动原则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一种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要相信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大胆告别满堂讲,实行教学民主,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氛围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设计师生情感互动教学环节是为了促进学生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学会交往互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投入,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合作精神的养成,使教学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好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体谅学生的情感和需要,与学生一起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去,以自身充满热情、活泼向上的情感表达方式去感染学生。教师要学会仔细倾听,教师可以运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达感情。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从而产生情感的交互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激荡、思维碰撞、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过程正说明了师生情感互动与师生思想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重大联系。
可以这样说,英语课堂如果没有师生的情感的互动,没有师生双方发自内心的相互欣赏、认同和肯定,就不会有课堂的生气,不会有师生双方精神的汇合,更不会有学生对课堂价值的追求。
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
在当今社会,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更多地取决于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养成。遗传、环境和教育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但离开人的活动,以上因素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也就是说,“活动”才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以活动促发展”应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应成为改革英语教育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活动的设计上,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和结构的灵活性。要考虑是否有学生积
小学英语论文:活动化教学,让思维和语言共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