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音乐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音乐教育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事实上,音乐教育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具有高度重要性。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战略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系统规划等等。系统这一思想虽然最初源于生物学领域,但是随后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把握高校音乐教育的结构性、目的性、层次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动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正式基于系统论的思想,对高校的音乐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系统论音乐教育 SPDCA认知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06-02
一、系统论的基本意涵及其发展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考察的系统理论,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也被称之为"老三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又相继问世,也被称之为"新三论"。
系统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和企业--复杂结构系统,"复杂巨系统"的产生使得人们对于系统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系统论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系统类型、一般性质和一般运动规律的科学。早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明确提出系统管理的思想,这也是初期的系统管理思想。1945年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发表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1968年贝塔朗菲编著出版了《一般系统论的基础、发展》,全面阐述了其系统论思想。1969年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1976年西德学者哈肯提出的"协同学"理论;1972年法国数学家托姆提出的"突变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系统论的思想。
系统论的基本范畴包括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层次等基本因素,其基本意涵也与这些范畴密切相关。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系统具有几个基本特征: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由于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就其功能定位而言,系统效应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正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大于各要素效应之和,即SE>AE+BE+CE+ ……。其中AE、BE、CE、等分别表示要素A、B、C等的效应。二是"0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刚好等于各要素效应之和,即 SE=AE+BE+CE+ ……。三是"负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小于各要素效应之和,即SE 二、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
一是对高校音乐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重视程度体现在四个层面:其一从国家层面,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往往对于经济、管理、法律以及一些技术科学的支持力度较大,在高校音乐教育方面缺少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其二从社会层面,整个社会上对于音乐教育还认为是一种业余爱好,大部分人没有将音乐作为一种真正的专业,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内容,这种氛围使得音乐教育难以开展。其三是学校层面,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一般情况下,除却音乐美术艺术学院的学生,其他学生基本上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其四是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音乐教育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