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凝华聚德志高远.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凝华聚德志高远
远涉入江湖,烟波古建昌。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的南城县,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别称“建昌”。该地自古文风鼎盛,名贤辈出。在波光粼粼的盱水之滨,风光旖旎的姑山脚下,有一所百十年栉风沐雨,丹青中造福桑梓的育人殿堂――南城县第一中学。
南城一中的办学历程可谓异常艰辛。特别是在风雨飘摇的特殊时代,学校在颠沛流离中薪火相传。创办于1902年的建郡中学堂,为南城一中的前身。这所由建昌知府创建的中学于1914年停办。1923年,在建郡中学堂旧址上成立的江西省立第十一中学,是由江西省政府创立的公立中学,1928年改称江西省第十二中学,校址随即迁往益王府。1936年,为了解决小学教师缺乏问题,时江西省教育厅下令各级政府办的中学改办乡村师范,省立第十二中学遂改名而成南城乡村师范。1939年,南昌沦陷,大量难民涌入南城。为缓解就学压力,南城遂成立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南城解放,南城县人民政府接管南城乡村师范学校和南城县立初级中学,并将两校合并为南城中学。其后学校相继称为南城初级中学、南城中学,直到1979年定名为南城县第一中学。屡经风雨,几度沧桑,从初创的艰辛、内战的流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学校一以贯之的办学追求是在传播新知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强精神、厚德品行。
南城一中的办学理念,可从建郡中学堂课程的设置中窥得。课程包括经、史、国文、修身、数学、地理等科。随着
“经世致用”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还逐渐增加英文、理化、博物(生物、地质)三科。学堂摒弃了科举时代的陈规,实行班级授课,教法上注重传授知识与探讨问题相结合,利用实验开展教学,从传统文化中传承修身养德的仁学之脉,从新文化中吸收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髓。
1905年,学堂迎来了对其日后办学具有重大影响的监督(校长)――吴宗慈。吴监督不仅工诗文,精史学,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武昌起义爆发时,任《江西民报》主笔的他,亲自撰写社论《满城风雨近重阳》,以犀利的文锋、深邃的剖析,呼出“满清政府从此长辞矣”而震惊报坛。他一向关心时局,留意新学,在任期间大力整顿校务,添置设备,兼容并包,广聘名师。通儒硕学、新锐学者云集学堂。他们中不少人兼备中、西文化底蕴,在传播新思想的同时还保留着士人的操守。如教务长赵秀士,留日归国,西装剪发。授课时,每讲到清政府腐败的情形时,便捶桌子敲黑板,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年轻学生受其影响,民族革命情绪高涨。吴监督则时常亲自为学生讲经史,及时点评,激励学生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唤醒学生的责任感。
在这期间,吴监督还增设体操课,内容包括跳高跳远、翻铁杆、竞走以及徒手操、兵操等。体育课除本校教员兼课外,还聘请当地驻军巡防营哨官担任,并借来旧枪数十支,供学生练习兵操使用。学校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不仅强健了学生的筋骨,更培养了他们的尚武精神,一扫从前斯文荏弱之风。1911年,学堂召开南城历史上第一次运动会,除了在校师生外还邀请了府属各县小学学生参加,项目有田径、球赛、兵操。运动会持续了两三天,引来大批民众围观,其中不乏许多外国人士,围观人群将外场围了个水泄不通,真可谓极一时之盛。
国运颓唐时期,国人的体质日趋羸弱直至被扣上“东亚病夫”的帽子。为此,学校在传播文明、吸收新知的同时,特别强调培养体魄强健的中华少年,并通过体育锻炼磨砺学生刚健自强

凝华聚德志高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