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背景链接】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于2010年1月31日发布,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
【标准表述】
所谓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有人把三农问题概括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其实三农问题不是一个问题或是几个问题,而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关联的系统问题。其表现是:
农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目前中国农业大部分还是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另外,农业购销机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主要是因为农民受文化程度、信息等方面的制约,往往一时集中地栽种某种农作物,又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必然是卖不出好价钱的。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不太适合当前的经济社会现状。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5年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覆盖率已达到9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受文化素质的影响,农村形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关于农民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精减,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问题]
1、农村改革面临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尚待解决的背景下,又面临着一系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衡压力增大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
2、农业持续增收困难,缩小城乡居收入差距前景堪忧。
3、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协调工农、城乡利益关系任重道远。
4、农村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农村多元利益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城乡利益关系、农村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化,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也在加剧,解决社会矛盾单靠政府行政动员已经力不从心。
当前的“三农”问题,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据专家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三农”政策
切实注重“三农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