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内容摘要】环境教育是人格培养的方法之一,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环境、愿意保护生存的环境。通过这种情感的培养,学让生能够发掘自己心中的美、展示心中的美、宣传自己心中的美。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美术教学环境教育理论实践
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创作美术技巧,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引导。美术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发现美的课程,学生只有内心感受到真善美,才能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心中的真善美,才能因为感情的表达创作出震撼他人灵魂的作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真善美。环境教育是人格培养的方法之一,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环境、愿意保护生存的环境。通过这种情感的培养,学生能够发掘自己心中的美、展示心中的美、宣传自己心中的美。现说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一、应用欣赏教学让学生感受环境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远离自然,我们日日面对着钢筋水泥建筑、面对着人工建造的花园,我们已经失去了山清水秀、月明星稀的美好自然生存环境。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身边缺失环境美,甚至还亲手破坏环境,我们将失去的不仅是美的环境,最终将失去这片生存的土地。教师可从美术欣赏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曾经拥有的环境美。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在绘画中永生》,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古人的风景画,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图画中看到,这幅画展现的景色既飘渺、又真实,让人感觉不似人间风景,而是书中描写的仙境一角。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的多视角方法构图,它不是画家亲眼看到的山水风景,而是画家基于现实山水风景基础上构思的心中的山水风景,所以这幅山水风景美如仙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当年能够看到那么多美妙的风景,构思出这样一幅如仙境般的图,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风景又是怎样的?
二、应用手工艺术让学生改善环境美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大量废气、废纸、废水充斥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失去美,如果人们不能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我们未来的生存环境将更糟糕。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让学生思考已经成为废品的物品,是否可以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让它们变得重新有价值呢?学生如果能被渗透变废为宝的思想,他们就会用自己的匠心和巧手改变生存环境,让身边的环境充满美。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变迁中的家园》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有哪些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素材的废品。学生经过思考会发现废弃的易拉罐可以经过改造变成烟灰缸;废弃的牙膏皮可以成为小工艺作品的素材;废弃的瓜子壳可以用来做贴画;废弃的纸盒可以用来做灯罩、做字纸篓等。学生如果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且了解到火柴棍、落叶、石头、泥沙等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让它们
“变废为美”时,他们可能就会用自己的一双巧手收集废弃的物品,把它们变成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三、应用创作艺术让学生装饰环境美
美术作品一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在碗、盘、杯子等生活用品上绘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象征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漂亮的石头装饰自己的居住环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用品是物质的,美术作品则能赋予物质作品以精神价值,让生活用品变得不仅为人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