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多娇
——连云港革命博物馆专题陈列
2011-2-26连云港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独特区位
一、古海州与连云港
二、陇海铁路与连云港
三、《建国方略》与连云港
四、规划中的连云市与连云港
五、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与连云港
六、《中国21世纪议程》与连云港
七、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连云港的关怀
第二部分战略提升
第一单元时代呼唤连云港实现新作为
第二单元连云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第三单元新定位赋予连云港重大使命
第三部分磅礴崛起
第一单元“三三五”行动计划
第二单元沿海开发全面兴起
1、建设枢纽大港
2、壮大产业经济
3、构筑特大城市
4、搭建发展载体
5、振兴县域经济
6、统筹社会事业
第四部分美好愿景
前言
连云港位于中国万里海疆的中部,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点海港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云港是一个洋溢着神奇浪漫色彩的海滨城市,也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港口城市。
长期以来,连云港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世纪70年代,连云港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港口;80年代,连云港被确立为沿海14个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90年代,连云港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出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将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将连云港的发展跃升为国家战略。
今天的连云港,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按照“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的发展方针,连云港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不久的将来,在青岛与上海之间的东部沿海,连云港将崛起为一座特大型的海港中心城市,成为全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枢纽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
第一部分:独特区位
板文: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连云港具有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独特区位,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海上距离不足500海里;向西通过全长10870公里的洋沿岸国家地区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地区紧密联系起来,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的战略要冲;向南距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500公里,向北距离青岛300公里,是长三角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间环节、沿海经济带和陇海兰新产业的结合部。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连云港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重视。
▲专栏:新亚欧大陆桥简介(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第5页)
▲电动立体图表:《连云港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
▲电子图表:《连云港及腹地的经济资源》
一、古海州与连云港
板文: 连云港秦代称东海郡,辖12个县。南北朝时称琅玡郡。唐高祖武德四年海州置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十七县(是为连云港领域较大时期)。清雍正二年,海州再次升为直隶州(恢复唐初级别)。民国时期,
1935年设立连云市。新中国成立后,先称新海连特区,后称新海连市,属山东鲁中南行署;1953年1月1日起划入江苏省,归徐州专署管辖;1961年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1962年为江苏省直辖市;1984年4月,国务院确定连云港市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表:《连云港城市历史沿革》
板文:连云港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素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之美誉。早在公元前2世纪,这里就视为秦帝国的东方门户,秦始皇东巡到此并立石建“秦东门”。中》、《镜花缘》与海州、花果山有着不解之缘。
照片:秦东门;摩崖造像;花果山;《西游记》;《镜花缘》。
二、陇海铁路与连云港
横贯中国东中西的陇海铁路大动脉东端起点在连云港。1909年清政府邮传部建议修筑开封向东的铁路线,时任邮传部右侍郎的沈云沛力主将铁路修到海州,为此还规划了海州港口群,包括岚山头港,西连岛与燕尾港。在沈云沛的力争下,陇海铁路东段修到了海州洪门,为今天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奠定了基础。
照片:沈云沛(1859—1919),清末著名实业家、东陇海铁路的奠基人。
地图:《清末民初的海州地图》
照片:20世纪早期的海州城墙和城门。(《百年》186页)
照片:20世纪早期的海州城街巷道路。(《百年》187页)
照片:1916年的海州,后方白色楼房是美国传教士莫根夫妇创建的义德医院。(《百年》298页)
照片:20世纪初的船民在装运货物。(《百年》277页)
照片:陇海铁路东起海州,西至甘肃陇南而得名。图为20世纪20年代修建的海州火车站。(《百年》236页)
三、《建国方略》与连云港
照片:孙中山先生。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19年在其著名的《建国方略——实业
港城多娇(修改稿2)(2011.03.1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