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遗产保护研究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目录
楔子
花山岩画的简介
左江岩画分布图
左江流域的历史沿革
左江流域传统节日
骆越古国
花山岩画的解读
中国岩画的基本情况
相关资料
尾声
楔子
楔子
花山岩画作为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近日,左江花山岩画被正式确定为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或将为广西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属我国西南系统、复杂经济类型岩画,它有两重概念,一是指花山岩画群,即左江岩画群;一是特指位于宁明县明江河岸的花山岩画。左江岩画群分散于延绵200多公里、幅员2800平方公里的左江、明江两岸,共有83 个地点,183处,287画组,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岩画群;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的明江东岸,距县城约25公里,是左江岩画群中最具代表的一处岩画,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岩画点,因其规模最大,气势雄伟,内容丰富,故以之代表整个左江岩画。
花山岩画简介
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至今己有1800—2500年的历史。岩画图像主要采取平面塑造即投影单色平涂的方法进行绘制,现存各种图像111组约1900多个,画面以人物造型为主,也有铜鼓、刀、剑、羊角钮钟和野兽之类,人物呈双手向上弓张,双腿半蹲舞状。人像最大的有3米高,最小的也有20厘米高。画面色调为赭红色,线条粗犷,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场面热烈而富有诡秘色彩,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古骆越民族历史画卷,是岭南民族绘画艺术的精华及传承基础。
左江沿江岩画分布图
对花山岩画的记载,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卷八,云: “二广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文中所说的“二广深溪”或指由广西流往广东的左江。
明代张穆所作《异闻录》中所述更为明确而传奇:“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持刀杖,或有无首者。舟人戒无指,有言之者,则患病”。已经明确所指。
清康熙的《思明府志》及清末的《宁明州志》则直指花山了:“花山在府西八十里…”“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
在民间,许多有关花山岩画的故事广为流传。至今,典籍所载和民间传说,或许因岩画迄今年代久远,多描述得神乎其神,以至于以讹传讹,给花山岩画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花山岩画的发现
江名由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一条左江,一条右江,汇合后叫邕江。这两条江命名的标准与古人确定左、右的标准又有所不同:靠西边的一条叫左江,靠东边的一条叫右江。很显然,这个左、右是以面向北方为标准的,与我们现在看地图以图的左边为西、右边为东的情况完全一致。
干流概况
左江是西江水系上游支流,其上游是平而河,发源于越南谅山北岭,流经龙州、崇左、扶绥、邕宁等4个县,于邕宁县宋村与右江汇合后流入邕江,在广西境内全长470km,主要支流有水口河、明江、黑水河。左江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饵料生物丰富,适宜于各种鱼类和各种水生动物生长繁殖。此外,江河中还生长有各种维管束植物和固着藻类。
左江流域历史沿革
景观遗产保护研究-广西花山岩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