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端午的鸭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栖霞市庄园中学徐春梅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词语,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良好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美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
2、以合作交流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良好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忆端午
多媒体出示边贡《午日观竞渡》诗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句是写的是哪一个节日?
生:端午节。
师追问:你们咱们家乡端午节的风俗吗?
生众说纷纭。
师:看来同学们对家乡端午的风俗很了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去领略一下他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
二、走进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学者、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素读感知说风俗
1、学生自由朗课文,圈点勾画不认识的字词。
2、质疑互助。
3、你能记住吗?(师重点强调)
系(xì jì) 嚼(jiáo jué jiào)和( hé hú huò huó hú)络(luò lào)
组内接力,再读课文。(生互评,找出不足。)
5、我来说风俗
我知道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这些风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
④贴符⑤喝雄黄酒⑥放黄烟子⑦吃十二红
师追问:哪些风俗是作者家乡特有的?
生: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再问:十二红中哪几种菜是必须有的?
生:苋菜、虾、鸭蛋
6、牛刀小试(小组合作,班内交流)
这是的鸭蛋,因为(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填空)
(对学生找出的语句,老师进行范读,并重读所填入的词句,适时进行语气及情感的点拨)
四、赏读文本品情趣
1、鸭蛋趣事:作者围绕鸭蛋写了哪些生活小事?(生齐读4、5段,要读出情趣,读出情感。)
师适时引导学生品味“挑”“装”“挂”“掏”“敲”,体味童真童趣。
2、选取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语段大声朗读,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班级交流)
3、议一议:端午节的风俗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了小小的一枚咸鸭蛋呢?
(师生共同精读课文中写鸭蛋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
明确:①高邮咸蛋独有的特色。②鸭蛋带来的别样的趣味。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我始终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趣事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

端午的鸭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