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提升规划
7/18/2018
1
第一阶段(标准及差异确定)
1)目前生产现状与标准之间差异性;
——铆焊及原材料
2)目前技术与标准之间差异性;
——产品结构设计及原材料选用
7/18/2018
2
目前影响产品整体外观质量因素分析:
1)铆焊因素分析
A:焊缝状态无明确标准及样件参照,缺少培训;
B:设备关键部位组焊有模具控制,但是下料尺寸波动较大,直接影响焊工对焊缝的焊接质量;
C:缺少有效生产过程监督与控制,检验模式除关键尺寸定检,其他都为结果检验,事后判定;
D:操作工的技能差异,产品状态差距较大;
2)原材料因素分析:
A:目前除钢板原材料整体外观状态较好外,无缝钢管及槽钢、角钢都存在氧化皮剥落及锈蚀凹
陷问题;将直接影响油漆外观制作;
B:原材料摆放缺乏科学管理,存在变形问题;
3)设备因素分析:
A:卷板机压辊表面缺陷对钢板表面起到直接影响;
B:自动焊设备无专人操作,直接影响焊缝的美观性;
4)油漆因素分析:
A:人员更换频次太大,质量异常波动得不到控制;
B:油漆工艺过于专业化,操作工不易理解及方法习惯不能统一;
C:目前油漆制作环境恶劣,室外喷漆,现场灰尘较大,直接影响油漆外观;
7/18/2018
3
自动切割尺寸极限误差标准(未组对前下料)
基本尺寸
板材厚度标准
实际
≤10
>10~20
>20
≤500
±
±
±
~
(下料的直线度直
接对焊缝的外观起
到直接影响),生
产和品质将以此标
准作为生产和检测
标准;
>500~1000
±
±
±
>1000~2500
±
±
±
>2500~4000
±
±
±
>4000~6300
±
±
±
7/18/2018
4
手把切割尺寸极限误差标准(未组对前下料)
基本尺寸
板材厚度
型材高度
板材厚度
型材高度
板材厚度
型材高度
板材厚度
型材高度
≤10
≤100
>10~20
>100~200
>20~30
>200~300
>30
>300
≤500
±
±
±
±
>500~1000
±
±
±
±
>1000~2500
±
±
±
±
>2500~4000
±
±
±
±
>4000~6300
±
±
±
±
实际
~3
(下料的直线度直接对焊缝的外观起到直接影响),生产和品质将以此标准作为生产和检测
标准;
7/18/2018
5
气割刻痕偏差标准
零件厚度
刻痕深度(t)不大于
气割圆或圆弧时
刻痕长度
手工气割
气割机切割
≤20
刻痕长度不得超过气割边总长的10%
目前自动切割能满足要求,手动切割尺寸存在较大的波动,首先要控制切割的速度均匀,将此标准定位检验标准灌输给工人;
>20~30
>30~50
7/18/2018
6
卷弯成型的筒体直径极限偏差
外径D
外径极限偏差
圆度公差t
焊缝弯角C
≤500
±3
3
3
>500~1000
±5
5
>1000~1600
±7
7
4
>1600~2000
±9
9
>2000~2500
±11
11
5
实际
卷弯椭圆度在3~8mm,外径偏差在3~10mm,后期筒体需根据封头实际大小相配,管接尺寸依照标准操作;
7/18/2018
7
手工焊焊缝形状偏差标准(外观)
项目
标准
等级
关键焊缝
普通焊缝
余高h
对接焊缝
标准
h≤1+
h≤1+
实际
1~1+ (2010年将以普通焊缝作为生产控制及检测标准;)
角焊缝
标准
h≤1+
h≤1+
实际
1~1+ (2010年将以普通焊缝作为生产控制及检测标准;)
未焊满及凹坑q
标准
q≤1± 累计长度不超过焊缝10%
q≤1±%
错边m
双边焊缝
标准
m≤
m≤
实际
1~8毫米(2010年将以普通焊缝作为生产控制及检测标准;)
单边焊缝
标准
m≤ δ但不大于2
m≤
实际
1~5毫米(2010
产品质量提升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