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推拿功法
练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一直流传至今。对学习推拿的人来说,传统上是很强调练功的,练功的方法很多,这些锻炼方法健康人可以进行,患病者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些姿势进行锻炼,若坚持进行,既能增强腰力、腿力、臂力和指力,又能调整内脏功能,增强体质,有利于消除病痛,是一种“扶正去邪"和调动病员的积极性的好方法。
第一节基本姿势
第二节实用练功方法
第一节基本姿势
练功中的基本步势有:站势、并步、马步、弓步、虚步、歇步、仆步等。在各种练功方法中,对这些步势的要求也不完全一致,我们这里只介绍站势、并步、马步、弓步、虚步三种步势。
(1)站势
两足分开,其距离比两肩之间的距离略宽,足尖向里,使两足成“内八字”,十趾用力抓地;下肢肌肉用力收紧,大腿向内使颈,使下肢触之觉紧硬;少腹含蓄,略收臀;两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两拇指在脊柱处相接。沉肩、挺胸,使两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头端平,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2)马步
两足分开,其距较肩稍宽,两足成内八字,屈膝下蹲,膝不可向前超过足尖(下蹲的幅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但骶不可低于膝),两手叉腰,直腰、挺胸、头端平,目前视。
(3)弓步
两腿一前一后,使两足之距较肩约宽一倍;前腿屈膝,足尖向里,小腿约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小腿的角度略大于直角;后腿用劲挺直,足尖略外展。挺胸塌腰,蓄腹收臀,两手叉腰,头端平,目前视。
(4)丁字步势
一腿屈膝半蹲,足尖向前,全脚掌着地,为支撑脚,支撑约60-70%的体重,为实步;另一腿斜向前外方半步,屈膝半蹲,足跟提起以前脚掌着地,与支撑脚约成45%,足跟距支撑脚足弓处一拳左右,支撑约30-40%的体重,为虚步。
(5)马裆势
(1)两手握拳由身后画弧线向裆前,拳背相对,拳面近地;随势上身略前俯,松肩,直肘;昂头,目前视。
(2)两拳上提到胸前,由拳化掌,成抱球势,随势直腰;松肩肘屈,肘略地于肩;头端平,目前视。
(3)旋动两前臂,使掌心个向左右(四指并拢朝天,拇指外分,成八字掌,掌应挺紧),随势用劲徐徐向左右平推到肘直;松肩,直肘,腕背屈,腕、肘、肩相平。
(4)身体向右转侧,成右弓左箭势(面向左方)。两上肢同时动作:右上肢外旋,屈肘约成半圆状,拳心相对,双目观拳,拳高约与肩平,肘不过膝,膝不过足尖;左上肢内旋向后伸,拳背离臀,肩松,肘微屈,两上肢一前(外旋)一后(内旋)作螺旋劲,上身正直,塌腰收臀,鼻息调匀。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相同。
本疗法注重动静结合,一方面是在练功方式上强调动功与静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动功时腰“动中静”,即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全神贯注,呼吸自然;练静功时要“静中动”,即在形体外表安静的状态下,保持气息运动的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炼精化气气生神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
推拿功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