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几点尝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张新桥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二十一设世纪将是一个更高速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我们每天都通过媒介接受科技方面的新名词、新信息。诸如“纳米”、“克隆”、“干细胞”、“转基因”“苏丹红”等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食品的化学污染、日用化学品污染、化妆品污染等污染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就其原因,往往是科学素养高低所致。因此科学素养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科学素养的背景
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
《化学课程标准》
从关注课程的“学术性”到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这是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科学素养的定义
科学素养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德(P. D. Hurd)在1958年提出的,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
中国教育部制定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
科学素养的定义
不同定义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有惊人的相似性,认为科学素养有五个基本因素构成: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本质和STS
科学知识是科学研究成果属于“结果性因素”,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以及与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关的因素属于“过程性因素”,STS和科学本质则属于“思想性因素”.
科学素养的定义
科学素养三维模式
科学素养的五个基本要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科学知识维度;二是科学技能方法维度,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两个因素;三是科学观念维度,包括科学本质和STS。因此,科学素养就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技能方法和科学观念三个维度构成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几种做法
科学知识的快速传递
科学方法与科学技能的亲身体验
科学本质与STS的正确认识
一、科学知识的快速传递
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使微观的问题宏观化
案例1:影响物体体积的几个因素
H2O H2SO4
粒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别处于固态、液态与气态时的体积比较
科学知识的快速传递
善于利用类比的方法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案例2:物质的量的几个抽象概念的教学
讨论一:表示讲台与黑板之间的距离你选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讨论二:表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你选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分析溶剂萃取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