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中学教育合力构建的“五个要素”.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中学教育合力构建的“五个要素”
摘要:“教育合力”观点的提出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拓展教育视野和深化理解教育问题的重要进程,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方向的确定和途径的探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教育合力”理论虽然转变了人们看待教育问题的视角,但至今并没有被有效应用,所提出的方案也较为笼统和空泛,本文就是基于众家所长,针对该问题简要探究构建中学教育合力所需的五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教育改革;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71-02
教育合力是指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相互互补、协调一致,从而发挥教育整体效应的新型教育理念。
一、教育合力观念提出的缘由
。我国自古就存在重视教育的传统,并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培养子女的目的主要就是入仕为官,普遍认为教育只发生在学校里,很少意识到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但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转变等影响,家长们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进而密切了和学校、教师的沟通和交流,逐渐对国家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课程的设置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而学校也在由
“向上汇报”向“向下负责”转变,这也逐步促进了“学校”和“家庭”两股力量的联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识。[1]
。中国古代培养学生主要是为政治服务,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国家致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和创新性要求并不是很高,但进入到电子信息化时代后,众多企业都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在发生变化,按照以往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目标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近些年来,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在主动接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合作,找到相适应的对接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高效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企业与学校签订协议,希望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培养学生相应技能,输送大量高质量人才。随着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逐渐融合,便衍生出了“教育合力”的理念。
二、构建教育合力“五要素”
对于构建教育合力的问题已经被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尽管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加以诠释,但有很多宽泛与空洞之处,本文是在借鉴和吸收众家所长的基础之上,从具体的“人”的角度,提出“五个需要”,希望对该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提供些许思路和策略。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不仅包括对教师个体的职业生涯中知识、技能的锻炼和培养,还包括学校、社会的更广阔的政治和情感因素。教师的是教育的实施者,对整个教育环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教师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实现的需要,而专业发展的意识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区域
“教师联盟”或“教师协会”是培养优质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的好坏,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除了教师自身的自觉、自立与学校的培养之外

浅谈中学教育合力构建的“五个要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