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安文学
第一节建安文学及繁荣原因
一、建安文学的概念及时间、地域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指“三祖陈王”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学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的时限上可追溯到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时,下则推及魏明帝景初末年(公元240年),前后达50余年。这是一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混乱时期。这种“世积乱离,风衰俗乱”的时代特征,造就了这个时期独特的文学风貌。
二、建安文学繁荣兴盛的原因
1、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豪强相争、社会经济残破,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变的年代,其文学创作立足于人事,反映了社会的真实情况。
2、儒学的衰微
东汉倾颓,传统的儒学逐渐衰落,文学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反映在文学理论上,人们对文学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人们反对将文学当作简单的劝谏工具,主张叙写时事,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更加注意语言艺术形式的美。
3、文学批评的盛行和发展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的看法,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进入了自觉的阶段。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导致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出现,而文学理论的开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建安文学更加繁荣的发展
4、领袖的提倡
曹操父子不单是当时政治上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文坛上叱咤风云的俊豪。他们雅好文学,广招人材,促成了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及其文人创作的兴盛。
5、文学发展规律的制约
建安文学的兴盛,实际也是文学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两汉文学为建安的兴起了准备作用。
二、曹丕及其文学创作
1、曹丕生平及诗歌创作
丕字子桓,曹操次子,后来得以继承曹操的爵位。建安二十二年立为魏王太子,二十五年(220年)代汉自立,曹丕在政治上无曹操之雄才大略,但他羡慕汉文帝的无为而治,即位后也有一些开明的政策。但他博学多识,勤于著述,对文学创作非常重视,是曹操之后建安文坛的又一领袖。他的文学创作今存辞赋或全或残约30篇,另有《典论》一书,今存二篇。
2、曹丕的文学贡献
(1)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2)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3)曹丕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注重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燕歌行》
建安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