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白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李白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行路难》
1、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2、典故在诗中的含义。
《送友人》
诗人写离情,感情真挚热诚无缠绵哀伤的情调。
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月下独酌》
1、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
2、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说明: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课文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同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要能体会到三首诗中诗人复杂的感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从学生较易掌握的诵读入手,通过熟读来感知诗歌的内容,进而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品读,领悟诗歌的意境及诗人复杂的情感。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既不能教师满堂灌,使学生失去了主体体验的过程,而一味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任由其随意发挥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讲解,为学生的理解、感悟创设平台。《行路难》、《月下独酌》由于篇幅较长,其中蕴含的情感也较为复杂,可由教师引领学生去品读,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古代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学习《送友人》,教师在诗歌难点处适当点拨即可。通过师生共同质疑,学生释疑完成本诗的学习。
教学过程
《行路难》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
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
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
初步理解,
整体把握
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顾”:看;“安”:哪里等。
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
2、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
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采用诵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理解。
深入研读
1、面对盛宴,诗人的心情怎样?
2、为什么“不能食”,感到“心茫然”?
3、诗中典故的含义是什么?
自由散读。
圈画重点字词:
“停”、“投”、“拔”、“顾”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理解“冰塞川”、“雪满山”等词语的象征意义,理解典故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自主探究
1、从“行路难”句到诗歌的结尾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侧重学生的自主理解、感悟)
2、揭示诗歌的主旨。
自读,小组交流。
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自信乐观的强音。
在“深入研读”部分教师示范指导的基础上生生交流,进行思维的启发、碰撞,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判断、分析、概括、表达等语文能力。
点拨层次,总结全诗
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
通过失望希望、抑郁与追求的急遽变化,彰显诗人的人格精神。
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揭示本诗的写作特色。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摘录

《李白诗三首》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