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在中小学校里,对学生影响最直接最深的是班主任,面对我们所要教育的学生,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师爱,以理解、尊重为基础
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的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
首先要尊重就必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想想“假如我是学生”,会愿意做一些不愿做的繁琐的事情吗?这样想来,便会天高云淡,处理问题也能驾轻就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深入班级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同学朋友,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事情,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关心,那么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在学习中失去信心,甚至不愿与家长说的悄悄话,都会乐意与班主任交谈,寻求解决的办法。班主任应适时给予朋友间的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有了知己的感觉,他们就会信任你,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原理。
其次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作为班主任、教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二、师爱,以爱心为出发点
在我们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他们都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性格十分敏感。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监护不力的他们容易厌学、逃学、辍学。
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一定要像慈
爱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