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9-60页及练习十三第1-3题。此内容要掌握的知识是数10、再认识10,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数字10,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因此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有关10的知识,体验10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10的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10的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小棒等)10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活力
1、组容展示,全班呼喊口号。
2、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吗?在古代,也有数字,你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表示数的吗?(出示课件——你知道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这些“数字”娃娃的故事,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经常嘲笑其他数字,最瞧不起1和0了,为了教育9,其他数字想了一个办法,让1和0站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数字,9看到新数字再也得意不起来了。
师:小朋友猜一猜,1和0变成了哪个数字?(生猜)
揭示课题: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3、解读目标
1)认识、感受10的过程;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
2)比较大小和10的组成以及10的写法。
3)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自学指导
1)自学第59页的内容,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它们各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
3)想一想10比9多几?
二、自主探究,孕育活力
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主题图课件——广场喂鸽子图。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来上台现场数数,其他同学评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
师: 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师:还有哪些可以用10来表示?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表示的。
总结:原来不管形状、大小、颜色相同不相同,只要它们的数量是10,就可以用10来表示。
2、出示计数器
师:先拨9颗珠子,再添1颗,问一共有多少颗?通过拨珠子你们知道什么?
生:9颗珠子,再添一颗就是10
三、合作展示,外显活力
1、师: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生举例)
出示学具——尺子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在尺子上也有10,但是“10”数字宝宝刚刚来,它不知道该排在哪里,请小朋友帮帮它吧。你们看,0~
10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