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的“困惑”
何家场小学教师:刘瞩
如今的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分别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农村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不少欠缺,缺乏对教材的深层次理解,对文本的渗透不够到位。这就出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依“葫芦画瓢”,诸如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学生对课本不感兴趣、老师的教法死板等因素,致使教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
在听取一所小学语文老师上的《丑小鸭》的时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老师的设计思路总得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那么对于老师的要求就要做到生活有趣的讲解,学生互动性参与度要高。可是当这位老师上到一半的环节时,居然忘记有一部分的知识没有讲到。于是她又调回头去重新讲了一遍,这个问题就是我认为的老师不该犯的一个错误。其次是老师在由图讲文的时候,对于丑小鸭从“丑”变成“美”的原因的引导也不够好,在学生谈到“丑小鸭如何看待自己现在和过去的样子的时候”,很多学生回答到要让丑小鸭去报复曾经欺负它的那些小动物。而这时老师却没有及时引导学生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如何避免再次将这种报复心理正确向好的方面引导,这就需要老师的教学手法的灵活应用了。从这位老师的身上,我发现了我们很多年轻教师的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对于教案的如何利用,还存在一定的生疏。一旦脱离教案以后,对于眼前课堂的驾驭能力就大不如之前的情况。而这一切又归结于教师的心理对事物的认识以及把握程度。如果教师对于教材不是很熟悉,那他可能在上课时就会不时的关注自己的教案,而缺少对学生的课堂关注。尤其是在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完全去强制学生回答的答案,学生回答的问题五花八门时,这时需要教师冷静的心态去处理这些教学问题。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很强,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适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一个教师的心理不成熟就会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影响,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我看见过许多年轻老师在处理同样问题上的不同做法,比如一个年轻老师和一个年长的老师在处理学生没有完成的作业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年长的老师不仅让学生把作业补完,而且还让学生把课文抄了三遍。而另外一位年轻的老师却没有这么做,他首先把学生叫到身边询问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学生刚开始还有些胆怯,不敢说出原因。这时老师仍然很有耐心地和这位学生对话。当这位年轻老师发现这位学生是因为玩耍的原因导致作业没有完成时,他并没有生气。相反是心平气和地给这位学生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他自己和孟子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他发现老师讲得很有道理,立刻认识了自己身上的错误。于是下一次还没等组长收作业的时候,这位学生已经主动完成了作业。通过这两位老师在对待相同问题上的不同做法时,可以看出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手法和教育孩子的心态是不同的。年长的老师在认识学生的情感态度上,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指导还不够深入。纯粹的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工作,到头来,学生会一直害怕这位老师,不喜欢学
习这位老师教授的科目,成绩也就一直往下降。而那位年轻的老师,在充分找到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以后,采用了积极的态度,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感化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错误,从而采取鼓励的方法,使学
师生之间的困惑(心理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