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
研究领域: 农业和自然资源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
目标、领导者与财政约束
-----农业产业化中政府制度供给的基本框架
[内容提要]
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政府与农户达成了一个单边决定的契约,农户的收入是建立在政府效用最大化平台之上的。在集中决策的背景下,政府或者领导人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行为是由财政状况决定的。情操指数与政治生命周期也通过影响领导者的偏好而影响到产业化的绩效。本文通过分析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制度供给的基本框架,得出并验证了地方政府财政充裕,情操指数足够高的领导者长期任职,农业产业化绩效较高的结论。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目标财政约束领导者
Objects, Leader and Budget Constraint
—— A basic frame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 supply i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manages a unilateral decided contract with the peasantry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the peasantry ’ revenue is founded on the basis of the Government’s utility maximization. Against the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background, the behavior which government or leader pursues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is decided by government budget . Sentiment index and political life cycle also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rough influencing leader’s preference. Analyz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bove variables, this article gives a basic frame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 supply in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then draws the conclusion as the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is high on the condition that local government possesses fiscal surplus and the leader whose sentiment index is high enough remains in office secularl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Objects Budget constraint leader
引言

农业产业化曾经被赋予解决中国农村问题毕其功于一役的角色农业产业化曾被认为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严瑞珍1997)。在转轨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是当作制度变迁绩效的衡量基准来考察的,黄少安(1999)认为农业体制的变迁应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在三农问题的研究中,农业产业化被当作提高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痼疾的突破口。牛若峰(1997)更是认为农业产业化是真正的农村产业革命,是实现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新起点。
,实践证明这种共识远没有形成。其中,政府行为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恰当,已成为学术争论的焦点。争论的产生缘于一个现实,即农业产业化的推行离不开政府,政府在其中的行为又时有失当。
已有的理论文献推动了对农业产业化的制度供给与需求的研究。制度供给的主要内容是对经济组织的考查,其中组织的形式与绩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遗憾的是学者对于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制度供给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较少提及,即使提及也多是感性的认识。如周天勇(1999)提出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农业产业化等措施提高农民收入,作用也有限。陈吉元(1998)提出的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循序渐进、切忌一哄而上,特别要防止通过行政干预强行上马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总起来看,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中政府有效制度供给的界限与条件的研究依然散乱。
散乱局面的产生首先是因为缺乏一个基本的研究框架。农业经济学

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229 KB
  • 时间2018-07-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