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范例
【导言】
《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短篇名著。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对她进行精神鞭笞。本课试图以“对祥林嫂的称呼”作为突破口,挖掘作品表现的时代观念。
【实录】
师:我有个小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生(寻找片刻):“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师:找得很好,看到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吗?
生:为什么人们不叫她自己的名字呢?
生:她没有名字,就叫“祥林嫂”。
生:她的丈夫叫
“祥林”,她就叫“祥林嫂”了。
师:为什么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得叫“祥林嫂”?
(课堂稍有沉默。)
生:中国古代对女人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出嫁从夫,自然不能继续保留自己的名字。
师:说得很好。鲁镇的人们是按习惯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祥林嫂”,至于她没出嫁之前姓甚名何,人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们说,隐藏在这个称呼背后,鲁迅先生想表达什么些什么呢?
生:旧时女子地位低下。
师:对,“祥林嫂”的称呼正揭示了旧时女子地位的低下。
关于“祥林嫂”的称呼,你们还有没有别的疑问?
生:既然人们习惯按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女人,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呢?
师:按习惯应该叫什么了?
生:贺六嫂。
师:是啊,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的生活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再嫁,丧夫,亡子,被逐,经历了极为凄惨的遭遇。然而鲁四老爷全家和鲁镇的人们却“仍然叫她祥林嫂”,根本不按习惯改称她“贺六嫂”呢?
生:可能是大家叫习惯了,不愿改口吧?
师:是吗?能不能从文章中找些可能性出来呢?
生:课文强调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应该不是习惯叫“祥林嫂”这么简单
高中语文教案范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