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韩信 电子文档.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论文
题目:儒道相济创,和谐校园
作者: 成朝晖
地址:湘乡市棋梓镇韶峰学校
记·淮阴侯列传〉教学札记》中,作者曹茂昌老师确信:韩信确实反了,但由于国人英雄情结与忠君情结的影响,导致历代学者为之辩诬,这些辩诬者的分析与立论虽有见地,但存在逻辑破绽。曹老师的论文对我国民族文化心理鞭辟入里,然而,作者的韩信“畔逆”说法,我以为值得商榷。
自古与君王共患难易,共安乐难,危难之时,“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其内心的真实诉求;海晏河清之际,见到胸怀安邦定国韬略者,则仿佛“芒刺在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谋逆是最好的罪在不赦的借口,“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的韩信自然难逃功臣宿将的宿命。君主诛杀无罪的功臣,可惜为无损皇帝“圣德无违”的华冕,还得背上莫须有的罪名。
韩信究竟反没有反?与曹老师持相同观点的有刘知几。刘知几在《史通》卷六《浮词》中以为:“淮阴初在仄微,堕也无行,后居荣贵,满盈速祸;躬为逆上,名隶恶徒。”他断定韩信是造逆之徒,其死于妇人之手乃罪有应得。曹老师也以为:其谋反是有心理依据的,韩信很在乎权势,淮阴家居时谋反,正是因为既得利益没有了,心中不平。
人的行为虽有不可预测性,但环境与性格决定一个人重大行为的主导方向。纵观韩信生平,他似乎追求权势。但细考其行为,他的追求也尽止乎功名。他仗剑从项梁,数以策干项羽,不用,亡楚归汉;为汉治粟都尉,仍觉难展其才,又逃离汉。群雄蜂起之际,项羽、刘邦、陈涉之辈俱具问鼎之志,韩信先依附楚,再依附汉,追求的是从龙得风,附骥致千里,表现出较强的依附性,他以为帝位非其所求——“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如其真有“彼可取而代也”的雄心,因时乘便,取代高祖并非难事。汉六年时,“(汉)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韩信)”,有人诬告韩信谋反。高祖计划巡云梦,诱捕韩信。韩信也识破其阴谋,料到有非常之变,韩信如真的罔顾恩义,贪图帝位,只需将计就计,反趁皇帝准备不足,擒拿送上门来的高祖,天下可一鼓而定。可见,主张韩信因为对权势的欲望而造反的依据不足。
曹老师以为“讨封齐王,也许是想反的试探”依据,这一点也值得商榷。韩追求的是功名,在他拜为大将军时,就对刘邦剖析楚王:“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坦言有功当赏,平赵之后,“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
”。既然韩信灭赵王国,请求立张耳为王,怎能说灭齐时请求立自己为齐王时,就成了试图谋反的依据呢?
更为重要的是韩信是一个重道德的人。虽小节可能有失,但他知恩图报,“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他忠诚不二, 项王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韩信时,韩信谢曰:“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考验韩信忠诚,在辩士蒯通的劝诱中达到顶峰:
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

韩信 电子文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