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
1、《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二、工程概况、设计概况、工程地质
(一)工程概况
大顶隧道为短公路隧道,左、右线分离布设。左线隧道起讫桩号为LK93+157~LK93+404,长度为247m;右线隧道起讫桩号为RK93+131~RK93+408,长度为277m。左、右线均为全线小净距隧道。江门端、罗定端洞口均采用削竹式。
大顶隧道地面最大高程约为147m,;左、右线隧道均位于圆曲线上,左、%。
(二)、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隧址区位于丘陵区。~,,隧道穿越低缓丘陵,总的来说山体地形陡峻,山体植被发育。
2、地质构造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和地质钻探成果,遂址区未发现大的构造形迹,隧址区覆盖层较厚,未测得岩层产状。
3、地层岩性
隧址区覆盖层主要第四系坡、残积土,覆盖厚度较薄,基岩主要为寒武系八村群变质砂岩,第四系覆盖层纵波波速在
660m/s~720m/s之间,地表较松散,稳定性较差。地震折射法将波速差异界面以下归并为基岩,基岩由中~微风化变质砂岩组成,隧道区间纵波波速分别为3290m/s~3480m/s,根据波速推断,基岩岩体部分完整。
(二)设计概况
表1-2 良洞、大顶隧道主要技术标准表
序号
项目
技术标准
备注
1
公路等级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2
隧道设计速度
100km/h
3
隧道主洞建筑限界
++++1+1=
,。
三、施工规划及施工原则
(一)施工规划
1、洞口施工场地分洞口机加工区、值班房。
2、洞口施工区:设置两层台阶,便于洞口段的刷坡和打设管棚。两台阶的高差和宽度随挖掘机的施工区域而定。
3、钢筋网、锚杆、小导管、φ108×6mm管棚等在一工区加工。
4、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供应。
5、生产用水:由于隧道进洞口现场没有稳定的地表水直接利用,需用钢管或者PVC管将良洞河水抽送至隧道洞口做施工用水。
6、供电:前期洞口施工时采用自发电,洞身开挖时采用网电。
(二)施工原则
1、隧道开挖使用新奥法施工,主要工序采用机械化作业。开挖过程中遵循“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2、隧道防、排水以防为主,采用“防、排、堵、截”的原则。保证洞内干净整洁。
3、隧道混凝土施工保证尺寸准确、捣固密实、外形美观。
四、施工人员、机械配置
(一)施工人员
施工负责人1名,分队长2人,技术人员2名,测量人员6名,试验人员2人,开挖支护及二衬人员200人,各类机械设备操作及钢筋加工制作人员20人,文明施工6名,共计238人。
(二)施工机具
1、混凝土施工机具:插入式振捣棒4台、喷浆机4台、双液注浆机2台。
2、钢筋加工机具: 切断机1台、调直机1台、电焊机6台,弯拱机1台。
3、机械设备: 250kw柴油发电机1台、空压机8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5台、风钻60把、混凝土运输车6辆、10米模板台车2台,出碴车8辆。
五、施工方案
(一)总体方案
1、洞口开挖
根据大顶隧道洞口的地形、地质条件,洞口段土石方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前先施工洞口边仰坡外的截水沟。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洞口段边仰坡开挖严格按设计控制坡度,开挖弃方堆放在指定地点,边仰坡不堆积弃土、石方。边仰坡开挖后及时防护。
施工步骤:
1)在明洞开挖施工前,进行测量放线,在地面上标出隧道中线及边坡开挖线。
2)在洞口开挖线外5米左右做好边坡外的截水沟、洞口排水沟,保持排水系统畅通。然后进行边坡开挖及支护。
3)洞口边坡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原地面的扰动,从上到下,随挖随支护。边坡上浮石、危石要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处予以修整平顺,并随时检测山坡稳定情况。
4)洞口段施工尽量避开雨天进行。如确需雨天施工采取以下措施:
对工地进行防洪检查,完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指定专人巡视,发现积水或水沟阻塞的地方,及时疏通放水。
开挖边坡自上而下按设计坡度分层开挖刷坡,并及时对边坡进行支护,避免边坡受雨水冲刷,损坏边坡。
5)洞口段仰坡、边坡开挖、防护后,先架设3榀导向钢架,并与Φ22药卷式锚杆焊接,安装
大顶隧道总体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