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早教话神童
萧卫勤自幼爱看书,记忆力也好,4岁就上了小学,在班上年龄最小,但成绩最好,数学老师还没讲的他都提前看会了。现在才五年级,刚过9周岁,他就已经能看懂初二的平面几何,题也都会做了。周围邻居都说这孩子是神童,都劝您让孩子再跳级,直接上初二,将来考科技大学少年班。
家长看到孩子个子长得太小,学那么多的课程怕累着,担心孩子上学已早了两年多,再跳级会不会是拔苗助长。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身高会不会被心眼高压住,跳级以后跟不上怎么办?听别人说科大少年班的孩子后来发展都一般,所以家长并不想让孩子跳级。但最近,夸卫勤“神”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劝家长让孩子跳级。
我一直劝家长们因材施教。我觉得,所谓神童,就是早熟一点、聪明一点的孩子。就像孩子的身高,有的十来岁就长到了一米七,相当于成年人了;极个别的,到25岁了还长不高。不管早长晚长,最终也不会比人类平均身高多出一倍吧。
发育晚,长得慢的孩子的家长,不能因着急而拔苗助长。
发育早,长得快,个子高的孩子父母,如果因材施教,给孩子以同体力、身高相称的训练,那么孩子会发育得更好,身体更匀称,灵敏性、协调性更好,还会有较高的体育技能,不至于白长得又高又大。
体格如此,智力亦如此。孩子不懂事,非让他提前上学,跳级,结果是坏了孩子,适得其反。孩子懂事早,比同龄人成熟早,聪明一些,若没给他以多于同龄人的训练任务,同样是一个浪费,对孩子早熟的智力是一个损失。
至于有人说科大少年班的孩子后来发展都一般,这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情况。实际上,就总体而言,少年班的孩子经过特殊教育,还是取得了超出接受一般教育的孩子的特殊成就。
自从1978年3月8日,21位少年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为我国首届少年班大学生,到1995年,科大已招收18期共631名少年大学生。
科大少年班的班主任朱源老师介绍说:已毕业的前13期465名少年大学生,在校时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为71%,加上离校后考取的,达到90%左右,其中80%以上都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在这个优秀的群体中,出现了我国年龄最小的11岁大学本科生,15岁的研究生,16岁的留洋博士生,24岁的副教授,28岁的正教授。
少年班办学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就。家长听到的少年班成绩一般的传言,是不了解情况的人不负责任地随便说的。
当然少年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由于各种原因,大量优秀学生流向国外,有的班组毕业后留在国内的仅剩两三人。这一人才外流现象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广泛忧虑。
同时,少年大学生中也有失败的记录,尽管只是极少数,不影响对少年班办学的整体评价,但对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来说,无疑是100%的损失。究其原因,完全是由于盲目自信、贪玩和自控能力差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一位1983年考入少年班的学生,入学后过分贪玩,以致不能自控,把主要精力用在漫无边际地阅读武打小说方面。《武林志》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一天,他对班主任说:“你提问《武林志》哪一页,我就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内容。”老师考了他一下,果真一点不错,可惜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把学业荒废了。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智力是按正态曲线的方式分布的,两头尖而少,中间广而多。智力超常者约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别低的也占千分之三。有意思的是,这一现代心理学的科学形态的研究,竟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夫子对智力差异的论述不谋而合。
既然弱智儿童有专门学校,接受特殊教育有利于弱智儿童的发展,显然,智力超常儿童,早熟的儿童,能进专门的学校,接受超常教育,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我建议让卫勤这样的孩子先跳级到初一试一试,如果孩子适应,并且仍然超常,那再往初二,甚至往高二跳也不迟。初一是中小学之间一个最重要的台阶,超过这个台阶很不利于孩子发展。这个台阶迈坚实了,有余力以后再说。
愿优秀孩子成为优秀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
作者:魏书生
萧卫勤自幼爱看书,记忆力也好,4岁就上了小学,在班上年龄最小,但成绩最好,数学老师还没讲的他都提前看会了。现在才五年级,刚过9周岁,他就已经能看懂初二的平面几何,题也都会做了。周围邻居都说这孩子是神童,都劝您让孩子再跳级,直接上初二,将来考科技大学少年班。
家长看到孩子个子长得太小,学那么多的课程怕累着,担心孩子上学已早了两年多,再跳级会不会是拔苗助长。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身高会不会被心眼高压住,跳级以后跟不上怎么办?听别人说科大少年班的孩子后来发展都一般,所以家长并不想让孩子跳级。但最近,夸卫勤“神”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劝家长让孩子跳级。
我一直劝家长们因材施教。我觉得,所谓神童,就是早熟一点、聪明一点的孩子。就像孩子的身高,有的十来岁就长到了一米七,相当于成年人了;极个别的,到25岁了还长不高。不管早长晚长,最终也不会比人类平均身高
早熟早教话神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