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题目:《曾国藩传》读后感
专业及班级:纺织1302班,纺织1304班
姓名及学号: 周炎华(1310150403)
李宇江(1310150413)
具体的分工:李宇江写读后感,做PPT
周炎华课堂演讲
《曾国藩传》读后感
借着这次马克思主义概论课课外实践的机会,我和小组成员认真阅读了《曾国藩传》。作者: 何国松;出版时间: 2010-01-01;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这本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 探究了其内心的负荷与无奈。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与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们眼中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呢?
一,读书
作为曾子的后人,曾家祖祖辈辈都是半耕半读,有书读天赋的小孩从小就让他以读书为业,目的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会读书的就务农,以供养全家。因此,在曾国藩还是孩提时,就背负起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任。让人佩服的是,当他三次参加院试而不中后,他没有消沉,而是为自己改名“涤生”,意思是:洗涤自己、重获新生;立志“不考取功名不成家”,直到二十三岁考中秀才后才娶妻生子。更可贵的是,他中进士、点翰林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玩命地读书。他拜唐鉴为师,研读程朱理学,开始钻研考据学,同时还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不断地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终于以渊博的知识闻名整个翰林院。
在自己的低位与财富都到达了一定高度后,仍然孜孜不倦的从书中学习知识,这在当今社会都是很难得的品质。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并终身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座佑铭以自勉。其进入翰林院后,并不急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宏愿,拜倭仁为师,开始“正心”“修身”。他天天写日记,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来所为的事,不分大小逐一记下来,然后问一问自己,今天所作的哪些符合正人君子的行径?哪些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到临死前的一晚。正是他对自己近似苛刻的检点,完善了他的人格,塑造了“曾国藩人格”魅力。曾国藩的人格修养,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诚。敬,静,谨,恒”五个字看似简单,但是曾国藩坚持了一生,也由此造就了其完美的人格。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曾国藩信奉“惟有德者能
《曾国藩传》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