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风格(下)
二、中国建筑的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浅析
台基
柱子
斗拱
屋顶
大门
中国建筑的其他类型
台基
房屋的地面基础。古代台基高耸于地上。
高台建筑风行于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
春秋晋国故都侯马遗址土台今存7米多高,齐国故都临淄遗址,高台14米。
阿房宫遗址,陕西省,现存一座巨大长方形夯土台
基,长度约1300米,宽度约为420米,最高处7-9
米,是中国已知的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
(项羽烧阿房宫传说)
须弥座
六朝之后,随着佛教的大量输入,台基中一种重要形式出现。
须弥座平面通常呈方形,上下宽,中间窄,此即所谓“束腰”。
周围通常用仰莲或俯莲装饰。宫殿、寺庙、塔、华表、石碑上常见。
柱子
墙倒屋不塌,中国古代建筑柱子承重,墙壁隔断。
柱子名称多,屋檐下一排柱子叫檐柱,紧贴檐柱里边的一排柱子叫金柱。
古代柱头原本是在柱和梁的接合处起过度作用的一种构造,最初是斗形的,后来由单层发展为多层,由单向发展为多项,中国人逐渐摆脱了梁柱承托方式,创造了东方特有形式——斗拱。
雀替——如同一对翅膀,在柱子上端两侧
额枋——珠子上端起联络与承重的构件,同时也是重要的装饰部位。
斗拱主要作用是加强梁架与柱头的联系,扩大接触面,承托中国建筑高达厚重、出檐深远的屋顶。把立柱强大的托力逐层向上传递、扩散,布满上面每一个需要支撑的点。
屋顶
中国“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下)中国建筑的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