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 想好了就行动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连母鸡都会,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我欣喜,眼下正从事着这项伟大的事业;我忐忑,这项事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但我更理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孩子才能长成理想的模样。
想好了就行动
儿子生性好动,刚上二年级,我就和先生商量,让他参加一个体育兴趣班。为此,我还几次带儿子去学校的乒乓球室,感受氛围,激发兴趣。可他就是不答应,理由很简单“不喜欢”。
不喜欢就不去,在兴趣班的选择上,我充分尊重儿子的意愿,我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做主。
二年级快结束时,一天放晚学回到家,儿子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暑假我想参加学校的乒乓球兴趣班。”
“为什么?你不是不喜欢嘛?学打乒乓球会很辛苦的。”我故意给他泼冷水。
“乒乓球教练是我们体育老师,我想跟着汤老师学打乒乓球。”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
“你想好没,学多长时间?”我追问。
“一直学,暑假学完了,上三年级还学的。”
“你确定?男子汉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儿子用力地点着头。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学校体育馆给儿子报了名,让他心甘情愿、兴高采烈地走进了乒乓球室。
如今,儿子已坚持了两年多,对乒乓球的热爱丝毫不减。每每看到他站在乒乓球桌前虎虎生风地发球、接球、扣球,我的心里便满是幸福。
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和平等意识,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上升为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
省出时间去玩耍
升入三年级后,我及时提醒儿子:“这学期多了一门英语课,家庭作业会比上学期多一些,打乒乓球的时间你自己和体育老师商量。”
尝试了一个星期后,儿子决定每周一、二、四、五下午放学后去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
“周三为什么不去打球?”我问儿子。
“周三是我值日,等做完值日再去打球就太晚了。”儿子的回答让我欣喜,但我决定再考验他一把。
“直接去打球不是正好不用做值日了吗?”
“那不行,一个星期就做一次值日,我可不能偷懒。”儿子说着伸出两个结实的小拳头。
是啊,值日必须要做,打球的积极性也不能打击,学习更是放松不得,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儿子动作快些再快些,帮助他统筹安排时间。
每天早晨,我用录音机把儿子叫醒,让他一边穿衣服吃早饭,一边听英语磁带;接送他上下学的路上,我会给他抽背几首古诗或是几个英语单词;做家庭作业时,我明确规定:能够口算的数学题,尽量口算;抄写类作业,尽量一遍抄对,少用或不用橡皮;誊写作文必须看一句誊一句,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誊写……为了提高儿子课外阅读的效果,每过一段时间,我就摘抄一些教育专家或老师提供的阅读书目,让他从中进行选择,并陪着他一起阅读。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督促儿子快速完成作业、快速吃饭、快速走路,省出时间来并不是为了给他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而是保证他有充足的玩耍时间。每天午休时间,儿子会专心致志地看一集《我们爱科学》,了解最新的发明创造;每周六下午,和小伙伴来一场篮球比赛;双休日晚上,看
打球? 想好了就行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