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学精神,增强育人功能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不可缺少的软实力,是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校园文化整体的反映。它所蕴含的立德、立智、立能三大育人功能,是当前很多大学教育现状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精神,育人功能,现状,发展。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办学理念的提炼和升华,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之魂。
大学精神决定着一个大学发展方向,决定了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同时也关系到一所大学能否长久发展。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提升人的品格、智慧和能力,它将人们引向了育的最高境界。
大学精神蕴含三大育人功能:第一是立德,即提升人格。从几所名牌大学的校训来看,首先体现的是对人格的提升,情操的陶冶。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林业大学的校训:“扬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这些大学的校训除富含各自特征外,都注重立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些大学的精神;
第二是立智,即提升才智。大学校园里有丰富的书刊,让人取之不尽,阅之不完。有知识渊博的师长循循善诱;有学科发展方向的引导;有对未知领域的探讨;还有对学术成果的再研究。一步步把人引向智慧的天堂。
第三是立能,即提升能力。大学校园里聚集了五湖四海的精英,大家在一起,这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大学里开设了各个专业的实训课、实践课,加上实训老师的指导,这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是不言而喻的;大学校园各种活动的开展,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还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搞调查研究,搞联谊活动,搞学术交流等,所有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能力。
现阶段,我国为了发展高等教育,各高校发展速度过快,问题也日益彰显出来。概括说:“大学出两种人,一种是人才,一种是人渣。”出人才,人们不以为奇,那是必然的;至于出了“人渣”,社会就沸腾了:“现在的大学生怎么能这样呢?“现在的大学怎么了?”……可惜一些大学对于极小数“人渣”现没有重视,只要大多数好就行,且美其名曰:“改革开放,泥沙俱下,很正常。”问题就是在这儿,忽略了对极小数人的教育和督导,忽略了对他们人格的培养,要知道凡有人的地方,大多数都是好的,只要用20%的功力就能去管理好,不好的不过10%,对这部分人,就得花90%的功力去管理。如果放弃对他们的管理,很有可能成为
“人渣”。这样让大学管理者蒙羞,更让大学精神蒙羞。
从高中到大学,时间只相距两个月。可学生认为,到了大学就该松口气了:课程少,考试松。其实,大学有很多知识可学,学科研究又那么深不可测,怎么不像读高中那样“挑灯夜战”“苦读寒窗”呢?可大学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候,所见是在“杨柳下卿卿我我,入则成双,出则成对的浪漫与风流”,却不见“为中华而崛起而读书”的壮志与勇气,“攀登科学高峰”的胆识与雄心
弘扬大学精神,增强育人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