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之魂
内容提要:面对少不更事的小学生,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责任重大。我们的思想情感、言行品德的示范特性,对小学生的人生启蒙甚至终生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不仅“学高”、“身正”,而且有师爱之心,有纳百川之胸,会春风化雨无声润桃李,培养他们成人成才。此所谓教师良好的职业道是教育之魂。
关键词:师德;人格;师爱;问题生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可见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是教育之魂。可以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为魂”概括其内涵。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的眼光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没有。“师德”这个涵养了我们情操品格的道德修养,让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静心凝神耕耘在三尺讲台,用粉笔写下真理擦去功利,用师爱肥沃着期待开花结果的桃李之园。回顾自己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教室六十平米、讲台三尺、墨绿如洗的黑板一块、办公桌一张,空间如此的有限,但我引领着学生时而游戏在数字的揭秘中,时而游弋在数理海洋里,时而奋笔尽智在赛场上……享受着教学相长、师生同乐的无限情趣;更收获着那时时围在那张办公桌前,师生的侃侃相谈中,桃李们开花结果的喜悦;也演绎了三十年前志愿上写下的
“师范”两字意蕴深厚的内在,并将它融入血脉用三十年的光阴践行着“师:桃李之师,范:德之典范”。
一、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的确,要想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教师就必须先拥有完善的自我。无论教师自觉不自觉,或说情愿不情愿,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意志,会影响学生;教师的日常言行,甚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和效仿。更何况少年儿童的模仿性又强,此所谓"润物细无声",这便是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小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小学阶段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教师的品德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就尤为重要。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以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以完善尽美的人格教化、默化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学生会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乐其道,那么教育会收到“其身正,不令而行”效果。这德之典范付诸教育实践,增强了我们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让教师的生命多了份神圣。使命和生命同行,护航着学生顺利地成长,成长为身心健康之人,成为建设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正是对我们教师人格魅力的诠释。
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
‘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经师和人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模范人物。”古人也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即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他们都在强调着人师在道德、言行上的模范、榜样作用,可见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石。
二、用爱来感化教育学生
教师,是一个平凡而神圣的职
师德,教育之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