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新韵
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靠山中心校
田倩
古琴曲——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释义: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
萧瑟的秋风吹着明月,东渡玉门雄关,照耀着守边的征人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释义:在这苍凉的关塞上,不由得使征夫们想起在这边关上频起的战事:昔时汉高祖,曾遭匈奴的白登山之围;胡人的兵马,至今仍对青海湖虎视眈眈。
从来这里就是夷夏相争的征战之地,多少战土抛身塞外,埋骨黄沙。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征人们望着这月光下荒凉的边色,脸上现出思归的愁容。遥想家中的妻子,她一定是在倚楼盼望征人的归来,望月而兴叹,未曾得闲。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
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
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
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
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
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
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
古琴
简介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古琴曲《关山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