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路边摊美食
马嗲嗲烧卖任何时候去买都是热的,因为出笼即卖完。好味道来自马嗲嗲自己炸的油渣,恰起来特别香。只有每天早上8点半前的国储电脑城巷子里有买。
:李公庙的糖油粑粑
位于黄兴北路新大新斜对面的李公庙,有长沙目前人气最旺的一家糖油粑粑小店。人们一般用盒饭盒子将其带回家中品尝。炸制糖油粑粑的金炳炎师傅名声之大,竟吸引一些在五一广场商圈活动的台湾和香港客商前来品尝。上午去早了没有,下午克晚哒没有,中午太热了没有,俏得很。
白沙路靠天心阁附近的乔伯凉面是个小摊,不过从创始人乔伯算起也有十多年了,现在儿子、媳妇接手做面,外带打包还很专业地用半个保鲜袋装好汤料。小小的摊子也有电话预定,能提前知道出摊的时间,号码是5111946。
从南门口四娭毑旁边的巷子进去,周娭毑凉面老店,据说做了几十年,卖刮凉粉和猪血,饮料就只有可乐、雪碧等瓶装汽水。凉面的特色是芝麻酱很多,看上去清淡,其实特辣。
文庙坪的油炸小店开了11年,从街头做到街尾,长郡校门大改三次,不少学生还是特意绕来走这条小路,除了炸牛奶、香芋酥、榴莲,还有长沙版的爆米花、土豆泥和手打丸子。
辣姨的大古道巷里做了10多年麻辣烫,最开始没有名字,是后来食客叫出来的名字,每天下午4点多才出摊,到了5点半,基本上就只剩下豆腐皮和大白菜在卖了。
“中国城”后面的铁路宿舍,有一个炸臭干子的店,比五娭毑还出名,白色的臭干子据说是香港搞法。
坡子街有被誉为湘风小吃的源头、湘菜的主要代表的火宫殿。火宫殿有“八小吃十二名肴”之称。其八小吃为臭豆腐、龙脂猪血、煮馓子、八宝果饭、姊妹团子、荷兰粉、红烧蹄花、三角豆腐。
出国肉肠不是说外销品,而是描述裕南街的老两口靠自家做的的肉肠将儿子送出国的故事。2元一根香肠名声在外,即使是一口气买50根,也要排队半个小时以上。
熊猫姨在八一桥下做鸡爪子很多年,从小摊子做到小门面。六毛钱一个的鸡爪子煮得很烂,老板图的就是薄利多销。店内还有一个“专利”叫“灵范得乐”,其实就是可乐加点沙冰,很大一杯。
吃四合一的地方很多,可以吃到十六合一的,估计除了火星镇的热卤老店,找不出第二家。可能老板是过惯了随性生活的人,开门要看心情,吃饭就得碰运气。
朝阳烧烤越晚越热闹,不管是在朝阳一村,还是搬到朝阳二村,人们总能第一时间找到那股地道的孜然味。(编者注:已经拆迁,据说转战到了德政园对面的安置小区和桂花村一带)
旧劳动剧院旁的小雨厂坪附近,过去是烧烤及各类制作小吃的小贩驱之不去的地方。除四娭毑后来赫然在黄兴南路立起门面,现在刘记烧烤租了个小地方容身外,其他长沙市井中人传说的王婆婆水饺、糊涂婆婆经营的凉面、炖菜、小炒、五圆肚条似乎已寻不着踪影。南门口尚有杨眼镜夜宵排档具有一定名气。劳动剧院下去的南门口菜场的哑巴糖油粑粑,已有五六年左右的历史,据说过去摆在金沙超市前时,人们爱其味美,就已开始排队。
书院路口的家庭夜宵摊几乎什么都卖。有馄饨、面、热卤、炖品和汤,凉菜首推糖醋排骨、鸭脚筋、粉皮、土豆丝。人多的时候摆到街上去了,酒水少喝,因为没有路灯,没有厕所。
天马师大宿舍门口,一台板车每天五点半后出来卖炖汤,推荐芋头炖排骨
长沙吃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