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旨在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但同时也引发出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辍学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频繁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秦皇岛市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完善该项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秦皇岛市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50-02
建国初期,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我国开始以农村为重点逐步普及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为了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地农村由此出现了一村一校的办学局面。村村办学的局面保证了农村孩子有学上、有书读,为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由于我国实施的长达30多年的计划生育人口干预政策成效显著,农村人口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滑。农村学校适龄儿童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某些小学的班级人数由原来的三十人左右减少到不足二十人。据调查,2000—2010年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十年间,我国超过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农村外流人日益增多,导致农村在校生人数的逐步减少,学校规模逐步减小。部分村镇无法办学,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一村一校的布局方式已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2001年起,我国为了优化农村师资力量及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邻近的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
一、秦皇岛市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成效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看到,在农村小学“撤点并校”之前,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备以及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秦皇岛市部分农村中小学无法满足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全部课程。许多学校都是由一个教师负责全年级的课程,部分地区农村学校根本没有能力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学生享受不到优质的教师资源,就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了。近年来,为了优化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秦皇岛市教育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布局调整后,分散的中小学合并到附近的中心学校,由于教师数量相对增多,大批代课教师被辞退。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在教学资源方面优化了教师队伍,实现了师资共享。
。在调查中发现,撤点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规模效益。布局调整之前,由于学校相对分散、教育资金短缺、教学条件差、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使得农村中小学无法实现规模办学。布局调整之后,多所学校的设备资源并于一校,教学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实现规模办学。规模办学促进了学校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认为撤点并校之后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说明学校合并之后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的;60%的家长认为撤点并校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二、秦皇岛市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
,交通事故频发。村村办学的教育模式改革之后,小学生不得不去离家距离更远的中心小学上学,学生上学途中的
秦皇岛市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现状调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