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前寒武地盾Precambrian shields :前寒武系暴露于地表的宽阔大陆区域。
大陆台地Continental platforms :平伏于前寒武系之上、相对薄的、未变质的盖层,或显生宙沉积层。
基底basement :沉积盖层以下的岩石。
克拉通台地Craton:泛指老的、相对稳定的大陆地壳单元。克拉通地壳至少在数十亿年内未遭受广泛的变形或变质作用。
岩石圈Lithosphere:地球最外部的刚性脆性岩层,组成岩石圈板块,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固体部分。
泛大陆Pangaea:早期,地球为一超级古陆。
裂谷rift:大陆内部拉张并开始分裂。
essful rift:大陆分裂为两块,之间新的洋中脊形成。
威尔逊旋回Wilson cycle:裂谷、海底扩张、板块汇聚、碰撞、在产生裂谷,此一系列连续地质过程称为威尔逊旋回。
被动大陆边缘Passive margins:海底扩张形成的大陆边缘,无明显的构造活动。
碰撞缝合线:这些出现在造山带内、经历高度剪切作用的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碎块称为缝合线,缝合线两侧的岩石代表曾经分裂的的不同大陆。
盆地反转:在碰撞过程中,早期正断层重新激活,出现反转断层,褶皱推覆带底部物质推覆至早期的被动边缘之上,被动边缘盆地转换为推覆带。
海底扩张理论:地幔物质在裂缝带下因软流圈内的物质上涌,侵入和喷出形成新的洋壳,随着这个作用不断进行,新上涌侵入的地幔物质把原已形成的洋壳向裂谷两侧推移扩张,致使洋底不断新生和更新,由于洋壳不断向外推移,及至海沟岛弧一线,变受阻于大陆而俯冲下插于地幔,达到新生和消亡的平衡,从而使洋底地壳在2-3亿年更新一次。
地幔柱:深部地幔热对流运动中的一股上升的圆柱状固态物质的热塑性流,即从软流圈或下地幔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
热点:地幔柱在地表或洋底出露时就表现为热点。热点上的地热流值大大高于周围广大地区,甚至会形成孤立的火山。
二、
简述三种类型的板块边界;
①汇聚型板块边界又称汇聚边缘,是两个相互汇聚和消亡板块间的边界,俯冲带和海沟是它最典型的代表。一个大洋板块因俯冲到另一大洋或大陆板块之下而消亡。大洋板块的消减作用导致以沟—弧(—盆)体系为代表的俯冲带形成。随着大洋板块消失殆尽,其两侧的大陆发生碰撞,并形成造山带。活动造山带即沿活动板块汇聚边界发育。
②转换边界(transform boundary)又称守恒性板块边缘,是相邻板块作相对平移运动的边界。这种边界通常由转换断层组成,以浅震源为标志。以转换断层为界的板块边界两侧,板块既不消减也不增生,而是相互侧向滑移。
③离散边界(divergent boundary)又称建设性板块边缘(constructive margin)。两个背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边界,大洋中脊或洋隆是典型实例。地幔对流使两个板块作垂直于洋中脊的相背运动,导致海底扩张作用;而上涌的地幔物质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部位侵位,冷却后构成新的大洋岩石圈,即形成新的洋壳大洋中脊轴部,当两板块向背运动时,板块边界受到拉张而分离,岩石圈深部和软流圈的熔融物质上涌,并逐渐冷凝形成新的大洋岩石圈。这种情况下的相邻板块的边界称为离散边界。
2. 大陆边缘一定是板块的边界吗?举例说明。
不一定。
举例:被动大陆边缘,陆壳与洋壳属于同一板块,其间无明显相对运动,被动大陆边缘不是板块边界。
三、找出下列文字的对应关系
The process by which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undergoes extensional deformation (stretching) by the formation and activity of normal faults. (6)
A volcanic arc built on oceanic lithosphere; the arc consists of a chain of active volcanic islands.(8)
It is the uppermost rheologic layer of the Earth. It consists of the crust and the uppermost (., coolest and strongest) part of the mantle. (4)
Plate motion causes the map of the Earth’s surface to constantly change through time.(5)
A sedimentary basin formed on the continent side of a fold-thrust
.大地构造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