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第 1 期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0
·季刊 Quarterly
(第 1 卷总第 1 期) JOURNAL OF ANHU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Serial )
●安徽纵横
“十二五”期间安徽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栾敬东
(安徽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摘要:安徽是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位次靠前,但与自然条件相近的周边省份相比,其
生产效率却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水平明显低于周边省份。文章分析
认为,安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要农产品单产水平低、特色农业发展缓慢、农牧
业转化效率低和生产基础条件建设滞后。据此,“十二五”期间安徽农业发展应实施强基固本支
撑战略、粮棉油高产提升战略、“粮转肉”增值战略和特色农业基地化战略等四大战略。
关键词:安徽农业;生产效率;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38(2010)01-0098-03
安徽是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位次靠表 1 安徽农业生产效率与周边省份的比较
前,其中,粮食居第 4 位,棉花居第 6 位,油料居第 4 位, 劳均产值单位耕地产值单位产值耗水量
省份
肉类居第 9 位,蛋类居第 8 位,水产品居第 11 位。安徽(万元/人) (元/亩) (立方米/万元)
农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与其资源所占比重大致相当, 江苏 2445 748
2008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亿元,占全国的浙江 2827 563
%,居全国第 10 位;耕地面积 8592 万亩,占全国安徽 1394 493
%,居全国第7位。但是与自然条件相近的周边省份江西 1637 901
相比,安徽农业生产效率明显偏低。本文通过对安徽山东 2572 285
农业发展现状与周边省份进行深入地比较,分析其生河南 2154 257
产效率偏低的表现、原因与对策。湖北 1995 451
一、安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的表现数据来源:产值数据来自农业部编《2008 中国农业统
表明生产效率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单位要素投入产计资料》,农业从业人数、耕地面积、农业用水量数据来自
《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
出率。由于缺乏资金要素投入数据,本文主要衡量劳
动力要素生产率和资源要素生产率。其中,劳动力要算结果见表 1。三项指标中,安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素生产率衡量指标为劳均农林牧渔业产值,资源要素土地生产率在七省中是最低的,水资源生产率居中。
主要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两大类,其生产率衡量指标以安徽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数为 100,则江苏为 255,浙江
分别选取单位耕地种植业产值和每万元农林牧渔业产为 173,江西为 124,山东为 193,河南为 108,湖北为
值耗水量。 185,这意味着安徽农业从业人员单位产值仅为七省中
2008 年安徽与周边省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测最高水平——江苏省的 39%,效率的低下严重限制了
2010-01-
_十二五_期间安徽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