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释词说源.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释词说源
【摘要】汉字是意音文字,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意思、声音,不是随意创造的,有它的来源或演变过程。要真理解一个字的意思。
【关键词】汉字;释词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said source
Tang Mei
【Abstract】Is the meaning of 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very word has a certain meaning, sound, not at will, with its source or evolution.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 word.
【Key words】Chinese charact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汉字是意音文字,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意思、声音,不是随意创造的,有它的来源或演变过程。要真理解一个字的意思,就要了解它的来源。如:
1 “黄”为何指“色情”
凡是色情、淫邪地刺激感官,追求低级趣味的都叫“黄色”。它源于美国,百多年前,两位报业老板赫斯特和普拉茨为吸引读者,提高报纸销量,赚更多的钱,竞相在报上载登色情连环画,其中以名为《黄色孩子)的连环画影响最大,读者看过之后,便把他们的报纸戏称为“黄色报纸”。自此,便以“黄色”指“色情”。
2 “毛”为何不能释作“寸草不生之地”
成语“不毛之地”,不少词书释作“寸草不生之地”、“不长草的荒地
”,都将“毛”作草木的比喻词。错了,这是不通训诂所致。《说文解字·虎部》:“境(zllan),虎窃毛谓之虢苗”。段注:“按毛苗古同音,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便是。”《说文-见部》:“境,从见,毛声。读若苗。”可佐证“毛”即“苗”的假借,义为五谷、庄稼。“不毛之地”,应释作“不长庄稼的荒芜之地”,并非连草也不长。如《公羊传·宣公十年》:“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何休《公羊解诂》:“不生五谷曰不毛”。《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群臣”均可佐证“毛”是五谷。《周礼·地官·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郑众注:“毛,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这里的“桑麻”,不是指桑和麻,而是农作物的总称。《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汉书·食货志》:“还庐树桑。”何休《公羊释诂》:“还庐舍种桑获杂菜。”均可证桑麻代一切农作物,凡农作物都叫“毛”,“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里说的是云南,云南非沙漠之地,岂能不长草,只是土地荒芜,不种五谷而已!
3 “无上”非“无尚”
不少报刊上常用“无尚”,即“无上”之谬。其实,“上”“尚”古代虽相通,但现在“尚”、“上”区别很大,不可乱用。“上”指高处的方位:上面、上方、上部等,引申上等、上策等。“尚”有尊崇的意思,如崇尚、尚武(崇尚武力)。如课本《五蠹》:“上德不厚而行武”中的“上”通“尚”(崇尚武力),但偏者误注为“在上位的”,是不辩通假之讹。“尚”还有“再、还”的意思,如尚且、尚有等。而“无上”是“无其上
”的缩简,即没有在它上面的了,即“最高”的意思。最早用“无上”的是《后汉书》:“帝自称无上将军。”

释词说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