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伯牙绝弦课件.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伯牙绝弦课件.ppt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
伯牙绝弦
余家营小学柴新瑞
交友名人名言
,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君子之交淡如水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酒逢知己千杯少。
6、士为知己者死。
7、忘年之交、患难之交、刎颈之交
【知识链接】
余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自主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结合注释和工具,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并能用“|”在文中标注出来。
4、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合作品味
1、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解决。
2、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找出文中原句,说说你的感受。
3、再读课文,想: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互称知音?找出文中原句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展示体验(一)我会读(注意红色字的读法)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二)解决疑难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
(三)理解重点词句
1、一词多义: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你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指导朗读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四)创设情景,点拨感悟
1、心有灵犀遇知音:
俞伯牙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声也许还会表现很多景象,钟子期会如何赞叹?的形式说出画面深入理解无论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赞之,这真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 此时的伯牙心情如何?带着理解读出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
2、破琴绝弦祭知音。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A,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试着读一读

伯牙绝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737 KB
  • 时间2018-07-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