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隋﹒唐时期建筑
* 隋(581~618)统一中国(文帝)
*隋文帝:建了大规模的长安城-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宫城、皇城-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
* 隋炀帝:建设洛阳、修筑万里长城、大运河
*隋炀帝征讨西域和北方后,试图东方远征(高勾丽),但3次征讨都失败-因此灭亡,而进入了唐时期。
唐时期(618~907)是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台阶。
* 初期-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改善民生,农业经济繁荣,手工业及商业发展-长安、洛阳、成都等成了商业中心地。
当时支配的领土大大扩张,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成了全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后期,由于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欺压加重,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斗争。其结果发生了黄巢的农民起义,唐朝就瓦解了。
< 唐建筑特征>
发展了学校建筑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建筑中佛教最盛行。
。堂堂的建筑群的布局。
。有专业的木工技术人员登场。建筑公司(木工组合)登场。
首都-长安城里集中了所有的建筑活动。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了所有国内的商业活动和国外贸易所集中的都市。都城内的人口超过了100万。
城市规划所要考虑的事项-总平面安排、功能区分、居住区规划、市场安排等; 考虑了当时必要的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长安城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隋王朝开始后,在汉长安城的东侧建设了大兴城。
- 城北有渭水江流过,东依灞水、浐水,运输相当方便。
汉时期的长安城狭小,水质咸卤,且宫殿和官署、闾里相间杂。
唐时期继承了大兴城且定都与此,命名为长安城。
城市规划上隋文帝登基后命当时最高的木匠宇文恺来总管整个工程。
城市规划得井然有序,左右对称。
东西9721m,南北8652m,城墙宽9~12m, 各面开3个城门。
中央北端边设有工程。
宫城前面设有皇城。-皇城按着’左祖右社‘的原则来安排了各室。-皇城为隋唐二朝的军政机构和宗庙所在地。
在皇城左右稍南设有东市和西市,成为交易集中的场所。
皇城前面的道路宽幅为120m,铺有砖石。
里坊制-有108个坊
宮城
皇城
大社
太廟
< 左祖(廟)右社>
東市
西市
隋唐时期的东都-洛阳城
都城里面共有103坊来构成
洛水由西往东穿城而过,把城分成南北两部分。
街坊的间隔-每隔210m设置一条道路
规模为南北7,300m,东西7,200m
武则天(692年)时设了北都在山西省太原市
肃宗时(757年)设了五京-中京(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西京(凤翔),南京(成都)
大明宮
大明宫的总平面-前朝后寝
< 大明殿含元殿>
三合院式的总平面布局
正面11间( )x侧面4间()
柱子没有使用柱础,而是埋在了台基上。
含元殿其后有宣政殿、紫宸殿。其后还有太液池。
< 大明宫麟德殿>
由前殿、中殿、后殿构成,是唐朝皇帝饮宴群臣、观看杂技舞乐和作佛事的地点。
面宽11间,进深17间,面积也等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3倍。这殿的后侧东西各有一楼,楼前有亭,衬托中央的大殿。-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型建筑的组合情况
唐时期,佛教被推崇、也被发展。像玄奘这样的名僧留学到印度把印度的佛教文化和艺术引进到了中国从而促进了中国的佛教建筑的发展。
< 唐时期的寺院建筑的特征>
复合中庭形式的布局
周围围有回廊
在中心轴线上安排了左右对称的建筑物
根据塔的规模有一塔式和二塔式布局形式
二塔式是约从5世纪开始的。
南禅寺大殿–现存的最久的木结构建筑。
有记录782年重修的墨书铭。
隋唐时代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