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宝玉与黛钗情缘
(指导老师本欲推荐到校报发表,惜后来因故不了了之)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红楼梦引子》
奈何天的雪月风花,演绎几多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的浪子佳人情缘,
引得尘世多少“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且说宝玉与黛玉的前世回眸情缘。各位看官,殊不知宝黛之恋已达及并
超越了“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高度。初次相遇的前世相识,“这个妹妹我
曾见过的”“今日只作远别重逢”(第三回)。“相识”不久后的“你死了,
我做和尚”(第三十回)。相知时的“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第三十二回)。由此已可叩知一二。
自古悦己者仪人,而知己者爱人。现多谓之为“红颜知己”或“蓝颜知
己”。那种精神的相知相恋,浸沁着彼此的灵性默契。相处之时的交融相悦,
凸显心灵深处的和谐共鸣„„正如黛玉所言:“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
个知己”、“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
但古今相悦相知而能戏蝶双飞者,终是蹉跎少数,更多者是伊人彼此劳
燕分飞。爱恋,你侬我侬,侬到伊始心痛。精神上的依恋更需植根于现实的
沃土。“鲜花”亦须“面包”的呵护,更深者:当脱去理想化的薄纱,显露
人性更真更实的一侧,面对理想化的伊人,唐突得有些溘然若失,原来伊也
只是一个“嘴含杨梅,唇点而红”的伊人尔。但其实,伊仍是伊,只是自己
以前一直将伊理想化了,而确信“伊中有我,我中有伊”。且看宝玉只是“天
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之公子哥,而黛玉则为“态生两靥之愁,娇袭
一身之病”的泪小姐„„但纵然如此,仍问:尘世有几多悦己知己亦能相守
者?答曰:少噫。而两人一旦分离,随着精神理想的破灭,就“竟是催命了”
(第九十六回)!于是在贾府大家人的“关心爱护”下,“苦绛珠魂归离恨
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第九十八回)„„
“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再说宝玉和宝钗的今生姻缘。宝玉宝钗在众人眼中就是“金石良姻”。
其实贾府薛家都在极力促合这对金童玉女。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
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
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
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第五回)。宝钗的受宠,黛玉的娇傲,已可窥得斑驳。
但当所有人都一厢情愿地认为宝玉“和宝丫头合的来”,悲剧便避之不及了。
神秘的是伊俩人的姻缘却为月老早定。且看这“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
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就可知
两人姻缘似乎早已“一线牵”。其实宝钗也对宝玉有意。宝玉挨板子以后,
宝钗去探问,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
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但“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
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但这已表露丝丝情意。而宝玉见她“红了
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
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真是“姐有情来弟有意”。
林黛玉说得贴切“你也不用说誓,
最新浅析宝玉与黛钗情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