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新标准
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自创建以来,已经历半个多世纪,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级护理标准虽已经过修订,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护理模式的转变,其适用性正面临着挑战,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在分级护理方面,其使用标准及其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探寻与我国现阶段护理工作更为适合的护理分级标准及其使用方法则迫在眉睫。
我国分级护理的现状
分级护理的产生背景
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由北京协和医院两位护理前辈:张开秀和黎秀芳所倡导,一直沿用至今。国内各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也由此发展而来。
分级护理存在主要问题和弊端
医护间对护理级别的界定认识不一致,导致医嘱下达不规范。临床医生没有进行系统的护理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
分级护理本身没有具体分级依据,往往凭主观感觉或经验确定护理级别;
患者病情突发变化时,值班医生意识不到及时修改护理级别;
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需求不符,导致护士机械地去执行医嘱,造成医护脱节;
分级护理实施不到位。
医生对分级护理掌握尺度不一致,分级护理的不确定性,造成护士在执行中带有随意性,敷衍了事;
分级护理不合理带来医疗纠纷。
护理分级不当,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患者护理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
不同护理级别有不同的收费标准;
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医生对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掌握不确切,不能随病情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均会影响护理排班;
级护理新标准的制定
原因:(1)医生开具的级别医嘱与病人所需护理级别不匹配,相应的护理级别实际困难;
(2)现有的分级护理制度临床实用性不强;
2、方法:通过北京协和医院等三所三级甲医院对22个疾病系统237种疾病,5391名住院病人的实际护理情况进行2次调查拟提出了分级护理的新标准。
3、分级护理的新标准(见下图)
级别
分度
生活辅助项目及辅助程度
基本要求
护理分级
病情监测
间隔时间
活动度
活动能力
饮食
禁食者除外
排泄
全身清洁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持续监测
或15-30min
1-2h
3-6h
>6h
0
1
2
3
4
绝对卧床休息
床上活动
床围自行活动
借助轮椅进行
病室外活动
院内活动
全部协助
全部协助或
部分协助
部分协助
自理
自理
全部协助
全部协助或
部分协助
全部协助或
部分协助
自理
自理
全部协助
全部协助或
部分协助
部分协助
部分协助
或自理
自理
(或护理)物品齐全
注:护理级别制定以病人病情监测时间为依据分特、一、二、三级,各级别中又以病人的
活动能力分为0-4级,每度有相应的生活辅助程度,护理基本要求贯穿于每位病人的整
个护理过程中。
讨论
分级护理标准与实际病情吻合率分析
病情监测间隔时间的分析: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显示:%
%
二级护理病例中病情监测间隔时间病例>5h占到100%
而分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者要进行持续监护;一级护理要求15-30min巡视一次
分级护理新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