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交接,你准备好了吗
每个新学年开始,都会有一大批老师接手新的班级,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其他老师手中接过接力棒的。尽管班主任老师的更换是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平常不过的现象,然而在当前很多班主任交接过程中,无论是离任的班主任,还是新接手的班主任,抑或是学校管理者,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准备与完善。
角色之一:接任的班主任
这是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一则真实案例:马老师刚送走一届毕业班,暑假后接手了一个四年级新班。马老师工作非常认真,管理中也有不少独特的方法,所带班级一向纪律严明。然而,刚从高年级下来的她看着这群稚气未脱的孩子总感觉有力无处使,自己在原来班级里用得得心应手的管理方法竟无法实施。马老师情急之下说了一些过激的话:“你们班是我教过的最差的班!”“看看你们这个样子,全年级倒数第一!”本来只是想激发出孩子的志气,谁知这话传到了家长那边,有几个家长听了非常生气,于是一起到学校跟马老师以及学校领导讨说法,导致学校工作陷入被动。虽然马老师工作中付出了不少,却并没有得到孩子与家长的认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接手这个班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说到班主任交接工作,中心角色便是接任的老师,因为新接手的班主任是实际工作的主体,是和学生直接交往的对象,是将来带领班级前进的掌舵人。而接手新班的班主任老师往往是从较高年级返回低年级教学的,面对年龄一下子小了两三岁的孩子往往难以适应,于是就会出现马老师那种急躁、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如果接手的班主任老师多从不同方面了解现任的班级,多做些准备,就能够比较顺利地交接。
心理准备。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自己刚刚教过高年级,再回头去教中年级、甚至是低年级的孩子,确实会很难适应。教学工作如此,班级管理的工作同样如此。虽然我们也懂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但是,当自己真正面对这种差距时难免会产生急躁情绪。这时,个别老师要么埋怨孩子能力不行,以致所带的班级比不上别的班,要么责怪前任不作为,于是自己带不出成绩也情有可原。其实,对于新接任的老师来说,他们首先就是要做好“心理”准备,要了解相应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切忌用过去班级里的孩子与现在班级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老师还可以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聊聊天,有条件的可以与他们一起参加活动,比较感性地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活动、认识水平。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班主任就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就能以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开展班集体的建设。
物质准备。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少老师一接手新班便立刻推行自己的管理模式,着手建设自己心目中的班级文化。这是可以理解的,每个有思想、有责任感的班主任都会试图打造一支有自己印迹的队伍。然而,我们必须知道,无论怎样的班级管理模式,无论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建设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可能与前任老师的工作划清界限、另起炉灶。新任班主任应该向前任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情况,了解孩子们在学习和班级生活中的表现情况,最好能取得学生信息、管理制度、学习成绩、文化建设等相关的资料,为建设自己的班级管理新天地做好相应的
“物质准备”,并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对于那些自己觉得不适合的方式方法也不能轻易否认、抛弃,这也是对前任老师起码的尊重。
特殊准备。熟悉接任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是交接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熟悉班级中部分特殊学生的学习成绩、
班主任交接,你准备好了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