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九师科研项目
农九师天然草原补播技术研究与应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九师科学技术局
二O 一二年十二月
基本信息表
项目(课题)名称
农九师天然草原补播技术研究与应用
申请单位
农九师畜牧科学研究所
2
所属技术领域
1 1.
主要研究内容(300字以内)
通过对九师主要退化天然草地资源状况、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筛选出适宜和有必要进行补播地段,因地制宜选用不同草种进行改良,并集成一套补播技术规程;然后从生态环境效益和生产效益角度出发,运用室外监测和室内分析手段对改良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最后,将此改良措施和技术成果在全师范围内推广,并建立补播草地不同管理模式,最终实现草地生态和生产双赢。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00字以内)
1、形成九师补播草地资源分布、利用现状、退化现状简易图及调查分析报告;建立九师补播区域草地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模型和规划利用模型。
2、筛选出适应强、牧草饲养价值高、便于永续更新复壮的补播草种,建立补播草种适口性、营养价值、产量等指标数据库。
3、掌握种子处理方法规程;摸清补播最佳时间,确定最佳的播量和补播深度;同时建立补播与浅耕翻或重耙、施肥、覆土镇压等相结合作业技术规程。
4、建立补播草地禁牧时间、加盖覆盖物种类、鼠虫害防治方式、最佳施肥时间和种类、最佳灌溉时间数据库,建立补播草地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创新点及可能获得的成果和知识产权
1、首次以补播改良为目的,对九师退化天然草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并建立补播改良综合评价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
2、建立补播草种适口性、营养价值、产量、适宜补播区域等指标数据库,为高效补播和大面积草地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3、建立补播与浅耕翻或重耙、施肥、覆土镇压等相结合作业技术规程。
4、建立补播草地管理数据库,形成补播草地管理技术规程。
经费概算
(万元)
总投资
5
申请拨款
5
单位自筹
完成年限
2013年-2014年
农九师天然草原补播方式研究与应用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
农九师天然草原补播技术研究与应用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新疆兵团农九师畜牧科学研究所
法人代表:景亚平
3、项目协作单位
兵团农九师161团、165团、170团
4、技术负责人
景亚平(兵团农九师畜牧科学研究所所长)
5、项目主管部门
新疆兵团农九师科技局
6、经费概算
项目总投资5万元,全部申请上级拨款。
7、项目建设期限
2013年至2014年。
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1、农九师草地资源现状
(1)自然条件优越,是优良饲草生产基地。由于九师天然草原大多处于气候条件较为优良的区域,准噶尔西部山地的额敏垦区161、165团、170团,其温度、降水条件适合多种优良野生牧草生长,准噶尔西部山地的巴尔鲁克山也达到了400mm。同时,九师天然
草原所在区域多数地形平缓,多为中低山带平缓的坡地,大面积的采取机械作业(划破草皮、补播改良、预留草带、轮刈、刈割后轮牧)或者围栏保护措施十分方便。
(2)生态地位重要,在作为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为维护生态安全,提升我国边境地区生态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九师天然草地所处区域自然条件优良,中低山山前平原或冲积扇多为农业种植业生产区,因此,山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对农区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山区天然草地生态稳定性的维持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九师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集中分布在中哈边界漫长的边境线上,因此,该区域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边境团场甚至我国生态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2、草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草地是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体,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草地植物资源丰富并具有多种用途,草地资源还具有极大的生态功能;同时孕育了少数民族文化,对巩固边防和增加牧民收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05年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产、生态效益,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初级生产力也有所提高。但近年由于草原载畜量大,加上不合理的放牧制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90%以上的草地仍处于退化之中,导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初级生产力低下,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首先,由于人们对草地的持续承载能力认识不足,加上巨大的人口压力,九师仍然存在着采取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开垦水热条件较好的草地,增大畜群饲养量,以牺牲资源和环境来谋取眼前利益的现象。草地面积逐年减少,牲畜逐年增加,草地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地不堪重负,退化趋势逐年增加。这种退
农九师天然草原补播方式研究与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