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案例
柳州市文惠小学岑晓
诗歌背景:
这首被热爱海子的人们格外喜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也许,正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表明诗人要在尘世营造幸福的生活,但诗人又用实际行动拒斥了对生活的介入。
对于小学生而言,诗歌教学主要以诵读为主,但是因为我太喜欢这首诗歌,很希望孩子们能对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所以就想尝试着把作者的一些情况告诉孩子,指导孩子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案例呈现:
师:从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大家都知道了海子出身贫寒,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但却非常热爱写作。这首诗朴素的文字,晓畅的语言,与读者没有一点隔阂和距离,也没有令人头痛的深奥修辞,没有让人一望千丈的张力与写给外星人或后几代人看的狂傲和自以为是,它就是这么平平淡淡,和蔼可亲,就如你的邻家兄弟或小妹,读着,就有那么一点儿舒服,惬意,温暖,爽快。可是你们绝对想不到,写完这首诗以后两个月,海子就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哇,学生大呼惊讶)
生:老师,海子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他在这首诗中不是给自己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明天吗?
生:对呀,而且从诗中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望,他很想过上诗中的美好生活。为什么会突然自杀呢?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告诉学生当时人们对于海子自杀这件事的种种猜测,并力图说明海子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所畅想的未来生活和现实生活的矛盾性,以及海子悲观厌世的情绪。可是,我发现自己说得越多,孩子们听得越糊涂——
生:
教学案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