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白领工人(阶层)剖析.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白领工人(阶层)
1、白领工人的概念。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根本没有白领工人这一概念。当时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脑力劳动者,是具有干部身份的职工。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进行了以推行劳动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制度改革,打破了企业职工中干部与工人的界限,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变成为合同制工人。由于体力与脑力劳动仍是当前基本社会分工之一,所以企业中合同制脑力劳动者,即白领工人,就成为不同于原来具有干部身份职工的一个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对于白领工人这一概念,目前在国内外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不尽一致。我们认为白领工人是各类企业中以工资性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它是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代表,从发展上看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阶层之一。其外延大体相同于原为企业干部编制的非直接生产人员。
脑力劳动者,即广义白领阶层,不但包括企业中的白领工人,而且还包括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中的脑力劳动者,即官员阶层;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中的脑力劳动者,即狭义知识分子阶层;个体脑力劳动者等。白领工人与官员和知识分子都是以工资性收入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不同而被划分和界定分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不同阶层。白领工人主要从事企业技术、管理和营销服务等专业工作,其职业特点是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相适应,或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追求最大利润相联系。官员从事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其职业特点是依据国家法律或社会团体章程所赋予的职能和职责,参与权力运作,并为国家或社会整体利益服务。知识分子从事的是社会公共事业,其职业特点既不与企业盈利相联系,也不参与国豪或社会团体权力运作,而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干部经商办企业等非规范化的现象,显然这是过渡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会有一些人暂时成为具有双重阶层属性和职业特点的
“两栖人”。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出现非规范化的阶层重叠,是难以避免的。
另外白领工人不同于以非工资性收入为主的脑力劳动者,例如个体脑力劳动者或自由职业者。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不同,白领工人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个体脑力劳动者或自由职业者则不属于工人阶级范畴。
在如何理解和界定白领工人这一概念上,因为国情、社会制度和理论基础不同,我们与国外学者的观点有着一定差别。有些出发,以其阶级、阶层理论观点,依据劳动方式、岗位职能、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等区别,而把现代仪器仪表设备操作工人和现代商业、服务业的售货员、服务员等企业中的轻体力劳动者,以及在非企业中从事脑力劳动并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雇员,如医生、教师等,都视为白领工人。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统计我国白领工人的人数和比例时,就会明显少于某些西方国家。
2、白领工人的构成。
(1)人数和分布:当前我国白领工人主要是由各类企业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营销、服务人员所构成。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划分,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独资企业)、股份制、联营、私营企业等白领工人。按产业划分,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白领工人。
1995年全国企业职工有一亿一千多万人,按白领工人占企业职工20%推算,其中白领工人约有2300万人。由于我国技术、资金和知识密集型企业高速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中金融、房地产、电信、信息等企业的迅速增加,白领工人在企业职工中所占比例,逐年都有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在第二产业的国有工业、建筑企业中,白领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比例,1980年约为13%,到95年已升为18%。在第三产业中,白领工人所占比例则会增加得更多。
(2)白领工人的文化程度和补充来源:我国白领工人的义化程度明显高于蓝领工人,并且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在50年代至70年代,白领工人的前身——企业中各类干部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大、中专毕业。目前白领工人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大学专科、本科毕业,研究生也逐渐增加。
关于白领工人的补充来源。从建国后至1980年前,白领工人的前身:企业中各类干部,主要是来自于大中学校毕业生和优秀生产工人、复员转业军人、机关下放干部,以及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职员、知识分子和资本家、业主等。目前白领工人的补充来源已经发生变化,主要来自于:①中专以上毕业生。②已取得中专以上后取学历的优秀蓝领工人。③已商业化或企业化原事业、行政单位中的干部等。
3、当代白领工人的收入和生活状况
(1)工资制度和收入来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白领工人的前身——企业各类干部的工资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具有正式干部身份的实行国家干部或企业干部等级工资制;二是未具有

(三)白领工人(阶层)剖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18-07-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