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激励机制的建构与创新人才培养刍议.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激励机制的建构与创新人才培养刍议
摘要: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是未来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挑战的核心,但是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众说不一,直接影响了我国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从人才选拔机制、评价标准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创新人才成长的因素,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李雅丽(1961-),女,陕西泾阳人,南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江苏南通 2260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21-02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发现、发明和创新,其中创新是核心,而创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决定产业竞争优势已经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优势。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所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是未来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和挑战的核心。谁拥有一流顶尖创新人才,谁就占领未来世界知识经济的制高点。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创新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匮乏的国家发展为人力资源大国,然而一流学术大师在我国大陆仍未出现,导致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正如钱学森所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知网上有28883篇文章分别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等不同角度和途径围绕创新人才如何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北方交通大学采取了保研、公派留学等一系列激励机制,使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维系下来,成为成功典范。但是保研、公派留学等激励机制不是每所高等院校都具备的,不带有普遍性,很难推广,导致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处于举步维艰的处境。要使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不是一个学校、一门课程所能解决的。它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促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进入良性循环,持久不衰,造就青年英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一、制约创新人才成长的因素
所谓创新人才,就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让人要有追求的目标和梦想,并为之付诸行动,发挥潜能去实现。目前我国制约青年英才辈出的因素如下:
,而且机会少
没有激励冒尖的机制,我国高校之间没有完善的转学制度,人才成长的道路只有高考这一条途径。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多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人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高考仍是决定人一生的职业、地位、命运的唯一途径,即“高考定终身”。高考这座“独木桥”演变为追求名校、好专业的“独木桥”,高考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神圣和

激励机制的建构与创新人才培养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jmvg9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