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把 握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线索认识经过
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
比较成败
认识规律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苏联的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知识迁移情感升华
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
教学方法
1、史料教学法: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等史料增加历史的直观性从而降低本节课知识的难度。
2、探究式学习: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
3、研究性学习:布置学生调查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①查阅书籍、网站或相关备课资料,收集本课有关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以及学法指导等。②制作教学课件: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组合在一起,按教学流程播放。③准备好导学案。
学生:①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②查找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3分钟)
1、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____
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____
3、1921年列宁实施_____,这一政策的特点是______
4、苏联成立的时间是_____
5、斯大林时期开展的两大运动是___
6、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___、特点______
7、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两大战役是___,作用分别是____
8、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
导入新课(2分钟)
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的逐渐衰弱和思维方式的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
3、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4、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5、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20分钟)
(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A、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B、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学设计概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