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
摘要:应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学关系并求解的题目。应用题由情节及数量关系两大部分组成。情节是应用题所叙述的事实,数量关系是应用题中已知量与已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48-02
情节和数量关系这两种因素总是密切联系着。学生对情节理解了,数量关系就容易明确。如果情节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理解困难,那么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就感到困难,就更谈不上解题了。特别是分数应用题,学生普遍感到抽象,理解困难。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就成了许多老师一直探讨的课题。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结合题意,创设教学情境
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虽比较抽象,但情节往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时,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节,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例如:小龙的身高比丽丽高■,丽丽身高135厘米,小龙身高多少厘米?根据题意,教师请两位符合条件的学生出来,让大家观察,通过比较来认识“高”,理解谁比谁
“高”,“高■”是谁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确小龙的身高就是丽丽的身高加上丽丽身高的■,或小龙的身高就是丽丽的身高的(1+■)。又如:红星小学六年一班原有学生38人,男生有18人,后来转来几位男生,这时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转来男生多少人?由于条件的叙述婉转,造成学生理解困难,这时教师让本班的部分学生根据题目内容模仿角色的变化,在模拟中让学生理解男生转入前后,女生人数不变【38-18=20(人)】,转来几位男生后,男生占全班人数■。说明女生也占全班人数的■,求转来男生多少人就是20÷■-38。这样的过程对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真正理解题意、正确解题、降低难度起着一定的作用,并让学生记忆犹新。
二、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作用
线段图能帮助学生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具体数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表示出来,直观揭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分析思路,使学生的思维与作图同步进行。在实践的应用题教学中使我认识到,不仅要让学生会分析线段图,还要培养学生根据题意自己动手画出线段图,这样有利于学生提炼概括题意能力的培养。例如: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多用了■,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学生在已学过的例题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画线段图。
通过线段图学生就很容易得出此题的数量关系,降低了题目难度。
三、重视应用题关键部分的分析
分数应用题中含有分数的句子是应用题的重点部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有不少题目中有关分数的句子常呈现省略句的形式。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以根据上下句的联系进行补叙推理,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例如: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其中“吃了■”这部分是应用题的重点,通过补充内容让学生知道“吃了■”就是“吃了的部分占这袋大米的■,就是剩下的部分占这袋大米的■。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又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现有一块冰,体积是2立方分米,融化后的体积是多少?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让学生知道“体积增加”是“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多■”。

浅谈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30
最近更新